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以色列軍方26日說,以軍對伊朗軍事目標實施一系列精準打擊。伊朗軍方晚些時候說,以軍行動對伊朗造成的「損失有限」。
伊朗10月1日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後,以方一直聲稱要實施報復。分析人士表示,以色列近期與美國就報複方式、規模等不斷展開協調,因此「靴子」直到近一個月後才落地。以方此次襲擊相對克制,主要是為了避免刺激伊朗後續展開更為激烈的報復。由於伊朗也不希望與以色列爆發全面戰爭,預計局勢大幅升級的可能性較小。
報復「靴子」終於落地
以色列國防軍26日凌晨發表聲明稱對伊朗軍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據《以色列時報》報道,以色列出動包括戰鬥機、加油機和偵察機在內的數十架軍機,執行此次代號為「懺悔日」的軍事行動,打擊分為多輪,持續數小時。
伊朗半官方媒體塔斯尼姆通訊社26日援引伊朗防空部隊的聲明說,以色列當天襲擊了德黑蘭、胡齊斯坦和伊拉姆省的部分軍事基地,伊方防空系統成功「攔截」以色列的「侵略」行動,以色列打擊行動造成的「損失有限」。
對於此次襲擊,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在聲明中稱,以色列對伊朗軍事設施進行打擊是「自衛」,是對伊朗10月1日用彈道導彈襲擊以色列的回應。
以色列此前曾多次表示將針對伊朗本月1日的打擊行動實施報復,但遲遲未動手,26日的襲擊讓「靴子」終於落地。分析人士指出,以軍在實施打擊的同時發表聲明高調宣布消息,是想表明其「言出必行」,並藉此威懾包括伊朗在內的地區反以勢力。
另據敘利亞國家通訊社報道,以色列26日對敘中部和南部的多處軍事基地進行空襲。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也是以色列對伊朗的報復行動之一。在以色列看來,敘利亞是所謂伊朗主導的地區抗以聯盟「抵抗之弧」的一員。
時機方式都有講究
儘管以色列高調發布襲擊伊朗的消息,但在外界看來其行動相對克制。從以伊雙方的聲明看,以方打擊了伊朗軍事目標,並未打擊核設施和石油設施。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則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經初步評估,以色列此次行動是「軟弱」的。
分析人士認為,以色列在遭到伊朗打擊近一個月後才實施報復且襲擊範圍和強度有限,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美國是以色列最主要的盟友,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有賴於美國的支持,需要顧及美方意見。拜登政府在美國總統選舉前的關鍵時期不希望看到中東衝突大幅升級,尤其擔心以方打擊伊朗核設施會迫使其改變核政策、研發核武器,而打擊石油設施可能導致全球油價飆升。據媒體報道,美方此前曾多次與以方溝通,要求其不要襲擊伊朗的核設施和石油設施。
其次,以色列和伊朗不直接相鄰且相距較遠,以軍通過戰機突襲方式打擊伊朗境內目標需要更長的準備時間。根據近期在社交媒體上曝光的美方絕密情報文件,以色列為此次襲擊伊朗開展了演習等諸多準備工作。同時,長途奔襲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軍的打擊規模和力度。此外,美方在以色列部署的「薩德」反導系統於21日部署到位,為以色列實施此次襲擊以及應對伊朗後續的報復增加了「底氣」。
再次,伊朗的警告起到了威懾作用。伊朗此前表示,如果核設施、石油設施遭襲或出現平民傷亡,將進行強烈報復。這讓以色列及其背後的美國不得不有所顧忌。此外,伊朗此前也警告地區相關國家不要為以色列襲擊伊朗提供便利,否則將對其進行打擊,這也增加了以方此次襲擊行動的難度。
全面升級可能性較小
以色列此次襲擊令外界擔心中東地區衝突可能進一步升級。山東師範大學中東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北平認為,本次襲擊將加劇以伊雙方的敵對情緒,並導致地區緊張局勢持續升溫。
目前,伊朗如何反應將決定未來局勢走向。分析人士指出,伊朗並不願與以色列直接衝突,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伊朗對以色列的兩次打擊都是被動報復,且較為克制、留有餘地。對伊朗而言,藉助對地區內反以力量的影響力來掌控局勢,比直接與以色列發生全面衝突更符合其利益。
以色列當前正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等進行多線作戰,再與軍事實力更強的伊朗全面開戰並不明智。以色列區域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尼姆羅德·戈倫說,此次以色列的主要目的是「戰略威懾」而非升級為全面戰爭,而限制打擊範圍也是為了避免觸發伊朗的大規模報復。
此外,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肯尼思·波拉克指出,以色列和伊朗相距較遠且都缺乏充足的遠程投送力量,這是制約雙方衝突規模的關鍵因素。他認為,即便雙方衝突再度升級,衝突形式仍將以戰機空襲、導彈和無人機襲擊、網絡襲擊以及一系列隱蔽襲擊行動為主,這實際上與當前的情況類似。
不過,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奧爾娜·米茲拉希警告,儘管雙方都不希望衝突升級,但在當前複雜局勢下,任何誤判都有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新華社記者 劉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