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圳市寶安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中心主辦,深圳市寶安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博物館、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承辦的「勞動者之光:打工文學40年回顧展」在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正式開展。
「打工文學」發源於深圳,是勞動者創造的文化品牌。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展覽通過大量的文獻、圖片、音像資料,以歷史事件為脈絡,重要事件為節點,追溯自1984年以來打工文學的發展歷程,展現了打工文學獨特的社會價值和文化意義,向所有辛勤工作的勞動者致敬。
開展儀式於上午9點在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報告廳舉行,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機關黨委副書記、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明軍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對寶安的勞務工文化進行回顧,對打工文學40年的發展歷程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展望。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王國猛在致辭中表示,打工文學為當代文學提供了獨特的城市經驗,應對打工文學在深圳的創新與發展更加重視。
活動現場首次播放了「打工文學:勞動者之光」視頻。該視頻通過豐富的歷史影像資料,生動展現了打工文學從誕生之初到繁榮發展的全過程。隨後,現場舉行了捐贈儀式。打工文學首倡研究者、深圳市文聯原專職副主席楊宏海向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捐贈數百件打工文學見證物。在展覽籌備過程中,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面向社會各界徵集見證物,收到了許多熱心人士慷慨相贈。為了對這些熱心捐贈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謝,活動現場主辦方為楊宏海、謝湘南、朱熳青等捐贈代表人頒發了收藏證書。
接着,開展了一場主題為「打工文學的歷程、價值與未來展望」的專家交流會。交流會由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楊宏海主持。與會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圍繞打工文學的價值、類型、本土發展和在海外傳播情況等多種視角,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楊指出,講述「打工文學」是講述中國故事最好的「窗口」,將「打工文學」列入文學史,已成為文學史家的責任和使命,意義重大。漢學家、荷蘭萊頓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教授柯雷介紹近年來「打工詩歌」在國外引起了研究的狀況,建議應更加注重打工詩歌翻譯和傳播。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楊宏海強調打工文學在實現勞動者文化權益與建設和諧社會的作用。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柳冬嫵從類型學的角度,對「打工文學」的認知問題進行系統分析。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駐會副主席於愛成研究員從本土打工作家黃秀萍小說創作的研究出發,探討深圳打工文學的孕育與發展。羊城晚報社文化副刊部副主任吳小攀博士則從媒體從業者的視角,系統分析了「打工文學」在傳播中的獨特意涵及帶給大眾的啟示。現場交流熱情高漲,觀點相互碰撞。周思明、秦錦屏、趙目珍、謝端平、謝湘南、宋丹等學者、作家紛紛發表了自己的個人觀點。
專家們一致認為,打工文學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變遷,也反映了打工者群體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追求。它以其真實性和多樣性,記錄了改革開放的「心靈史」,為中國文學的多元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開展儀式結束後,與會者在電視劇《外來妹》熟悉的音樂聲中,饒有興趣地參觀了「勞動者之光:打工文學40年回顧展」。
據了解,「勞動者之光:打工文學40年回顧展」將持續展出2025年4月30日,歡迎廣大觀眾前來參觀,共同走進打工文學,感受其中的獨特魅力。(作者:李姣 攝影:李剛 短視頻: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