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筆者從一件窯變花釉萊菔尊談起,與讀者共饗建國初窯變釉瓷器魅力所在。
新中國成立以後,高溫顏色釉又進入一個在傳承中創新的高峰。在這個時代背景下,1954年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成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於新時期條件下舉國體制性生產研究機構,先後有二十多位民國知名陶瓷美術家在部所供職,是景德鎮建鎮千年來最高水準的國家陶瓷研究機構,把社會上身懷絕技的色釉名家集中到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他們有擅長鈞紅花釉的李其才,擅長宋鈞花釉聶物華,擅長各種低溫釉的余一龍,擅長釉里紅、美人醉的杜金標,擅長郎窯紅的余略艮、許獅子,擅長孔雀釉、各種青釉的陳鴻高,擅長烏金、茶葉末釉的左冬苟等。同時該所還集中了一批製作器型的一流拉坯、利坯工匠組成實驗工廠。
客觀上在各個方面可媲美景德鎮歷朝歷代的官窯制度及製瓷水平,所創燒的各種色釉瓷,正是這一光輝時期的代表之作。無論是在色釉品種配方或是器型設計諸多方面,為景德鎮色釉瓷創造了新的高峰。
該尊為直口,束頸,豐肩,腹下收;高39.5、口徑11、足徑11.5厘米。器型渾厚,胎骨細膩、潔白、緻密,寬厚圈足內凹有釉、小開片,無款。外觀可見腹部有接痕,內壁手工拉坯明顯。輪廓線自然流暢、圓潤渾厚,可謂多一線則拙,少一線則缺。外璧掛釉及底,內璧口壁5厘米掛釉,釉肥厚潤澤,釉面上帶條縷絲紋,類似兔毛亳,釉面小部分有開片,變幻不一,呈色異常美妙,達到了「合於天造,厭於人意」的藝術境界。
鈞窯作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將含有不同呈色元素的色釉融於一體,在窯爐中高溫燒製,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過程中,呈現色彩斑斕的釉色,千種風姿,萬般異彩。窯變釉開創於我國陶瓷釉彩裝飾的新途徑,它突破了傳統的單一色釉,是青瓷工藝的創新和突破,為中國陶瓷工藝美學開闢了一個新境界。
宋代鈞窯器稀少名貴,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之說。北宋官鈞瓷器造型主要有花盆、花盆托、出戟尊等,釉則利用鐵、銅的不同特點,以高溫還原焰燒出銅紅窯變或純天青、月白等多種色釉,改革變了以往單色釉佔主導地位的局面,鈞瓷等宋代窯色釉瓷為世人所推崇,後世多極為仿燒。陶瓷藝術是屬於工藝美術的範疇,而工藝美術是以造型為基礎的。自康熙朝御瓷在臧應選的督燒創新下,許多新穎獨特的瓶式及器型應運而生,仿造宋式耀州梅瓶的萊菔瓶作為高級器型開始被清宮使用。此尊造型為少見的窯變釉萊菔尊,眾所周知,萊菔尊造型多與豇豆紅釉瓷器所搭配,本品作為窯變釉配以此形制的器物,可謂少見。萊菔尊基本造型為小口短束頸,溜肩長弧腹,因其瓶形似蘿蔔,故名為萊菔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豇豆紅釉萊菔尊可資參考。到乾隆一朝,萊菔尊器型有所改變,瓶口弧度,下收程度都比早期更加寬鬆,給人以大氣沉穩之感。此器為歐洲回流,應屬於出國展覽瓷,筆者查閱互聯網及各大公私博物館未見類似作品,極為罕見。建國初陶瓷所具有的文物特質,不可再生,青花和粉彩已有過千萬之成交,被人們稱為「人間瑰寶」「人造寶石」的單色釉。
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器型設計原則和美學思想並非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而應是「承古彰今,融合創新」為美。本品在康熙、乾隆造型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該器型既有傳統藝術的情韻,又有新時代的藝術審美取向,器型渾厚與秀麗並存,挺拔遒勁,既給人挺拔、向上的感覺,同時又巧妙的運用曲線,做到直而不板、剛中見柔,體制端重、雅潔,充滿了新的藝術氣息。更重要是:一方面,該品是在原封建官窯窯口燒製,使用的窯柴是幾百年自然生長的南方松木,核心部分是永不腐爛的、飽含油脂的松明子;另一方面,燒窯過程中,火焰、溫度、氣氛,變幻莫測,一個好的色釉配方總是需要長時間的摸索,試照子,定窯位區間。
判斷一件宋鈞是否到位,非常重要一點,就是它的釉色是不是渾厚。兔毫明顯,釉層渾厚潤澤,顏色不輕飄,沒有浮光,手撫之有絲綢質地感覺,如玉般的質地,並出現七彩寶光,證明具有靈性瓷質與人的肌膚相親;主題色調呈月白色,紅、藍、紫等色於流淌中交融,淡雅清新,變幻無窮,迷離迤邐,妙得宋鈞釉神韻,尊口一圈塗醬紫色釉汁、中間釉層「山水畫」藝術效果,有賴窯工將銅元素融入到刷繪釉料手藝之中,以釉料分布及兩彩比重見高下,這種製作工藝,使得鈞瓷上的瓶體線條增加起伏變化,賦予了造型上視覺上的層次感,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藝術效果,與抽象畫作異曲同工,給人無限想像的空間,給欣賞者以悅眼、悅心、悅情的美感享受,從中能悟出對大自然造物主的敬意之情。
從欣賞藝術到欣賞人生,是審美境界的提升,也是人生哲學的提升。它的稀有往往不可重複,成就了一個主題鮮明的陶瓷新時代,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藝術風格,體現出新中國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記載着中國社會發展歷史上一段特殊的歲月。(記者王娜 通訊員李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