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健康】嬰兒需要益生菌?

【健康】嬰兒需要益生菌?

責任編輯:副刊 2020-06-12 17:54:59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眾所周知益生菌對身體好,適量進食後對身體有益處,活性菌有助增加腸道的好菌並調節腸道環境,又可以在腸道黏膜建立物理屏障,防禦病菌入侵,抑制病原細菌在消化器官中生長與繁殖,保持腸道健康,還能製造維他命B及K,促進營養吸收,並提供白血球必需的營養來源,增加人體免疫力。

文:營養學家李正雅

營養學家李正雅指出媽媽母乳是嬰兒最好的益生菌來源,因此媽媽要培養益生菌群種和數量,才有好資源供給嬰兒。

益生菌的好處多的是,然而嬰兒是否愈早開始補充愈好?胎兒最初在子宮內時,腸道原本處於無菌狀態,當嬰兒經由產道生出來時,產道中有菌,從而進入胎兒肚子內,隨着時間慢慢培養更多菌種,只需24小時菌數可增至百億,再過一星期菌數會倍增至百兆。除了數量增加,菌群種亦很重要,在嬰兒時,腸道系統尚未完全發育,食物來源又單純,最初嬰兒靠喝母乳、奶粉培養菌群,媽媽再餵食單一固體食物,慢慢在同時間試食不同固體食物,從而建立屬於自己的腸道菌群。

胎兒最初在子宮內時,腸道處於無菌狀態。

當接觸世界更多東西時,如穿的衣物,呼吸的空氣、環境、壓力、作息、疾病或藥物等都會影響腸道的菌群及數量。體內其實有益菌、害菌和伺機菌3種,這三種細菌會互相爭奪資源,改變腸道環境。益菌多時促進健康,但害菌多時則對人體不利,可能引起免疫系統問題或發炎等。當體內的益菌多過害菌時,嬰兒並不需要特別補充,讓身體自然培育及保持原有的平衡,但當身體出現問題,就需要長期食藥如抗生素,這時有可能需要補充益生菌,又或在嬰兒開始食用副食品後(約六個月之後),多留意環境及食物對腸道菌群的影響是否出現不正常問題(便秘、肚瀉、經常病等),再考慮是否需要補充,建議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媽媽可在嬰兒開始食用副食品後(約六個月大),根據腸道對環境及食物的反應,再考慮是否需要補充益生菌。

如何幫助嬰兒養好菌?

母乳就是嬰兒最好的益生菌天然來源,餵母乳透過身體接觸,不但可以和嬰兒建立更好關係及安全感,而且可幫助嬰兒迅速建立健康的腸道菌,對抗病菌入侵,促進免疫系統發育,降低過敏、氣喘、肥胖等問題的發生機率。媽媽首先要培養益生菌群種和數量,才有好資源供給嬰兒。在懷孕及餵哺時,媽媽更應進食多纖維食物,特別是含高水溶性纖維、寡糖的食物,如香蕉、蘋果、莓類、蘆筍、西蘭花、椰菜、洋葱、燕麥、麥包、紅腰豆、青豆、黃豆等,當中的纖維素正是益生菌的「食物」,提供營養支持益菌生長,自然有助倍增益生菌數量,亦有助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

香蕉富含膳食纖維,有助腸胃蠕動。


多吃洋葱可幫助益菌生長,抑制腸道中的害菌。

燕麥屬於含高水溶性纖維、寡糖的食物。

在身體裏面有好幾百種菌,每種菌的功效各有不同,都是能與人體建立互利共生關係的微生物。媽媽們都要進食有質素的益生菌,每次可試補充菌數約20億至100億之間為佳,記得選擇耐胃酸膽鹼之高活性菌種,才可直達腸道讓好菌持續生存,維護腸道內的菌群平衡和建立良好的免疫系統,較常用的有效益菌包括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食物來源包括乳酪、乳酸菌、酸菜、泡菜、納豆、味噌等發酵食物。嬰兒若想組成健康腸道菌群,便全靠關注腸道健康、做足飲食準備的媽媽。

購買乳酪時需要細看營養標籤,最好清楚說明菌種及數量,確保食用後能真正補充益生菌。

還有,準媽媽盡量選擇自然分娩,可供給嬰兒多些益菌群,有臨床研究指出剖腹產嬰兒的腸道內含較少雙歧桿菌、脆弱凝桿菌等,反而含較多腸梭菌及大腸桿菌等壞菌,這會影響腸道免疫的發展。研究發現對於無家族過敏史的剖腹產兒,嬰兒患過敏機會可增加23%,而對於有家族過敏史的剖腹產兒,嬰兒患過敏機會更甚,可增加到3倍。原來益生菌在腸道不只是管理食物消化、營養吸收和排廢物,還管理免疫力。因70%的身體免疫系統都在腸道,現有很多研究都是針對有關建立健康菌群與免疫功能的關係。

自然分娩比起剖腹產可供給嬰兒更多益菌群。

日後不防吃早餐或小食時選擇低糖低脂乳酪、穀物及奶蕉,便可在一餐內吸收腸道營養絕配(益生菌和益生元)。

 

責任編輯:副刊 【健康】嬰兒需要益生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