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港鄭氏一德堂宗親相聚於香港灣仔海港中心。據鄭氏族人稱,至晚清開始,西鄉鄭氏族人便開始大量遷居香港謀生,現今旅港同胞已有千人之眾。深港之間雖有邊境口岸,但隔不開兩城宗親的思念之情,鄭氏族人每年都有幾次全體團聚的時刻,每年元宵後的第一個星期天,深港宗親會在西鄉樂群鄭氏宗祠團年及祭祖;第二次是深圳宗親前來香港參加鄭氏春茗會;第三次則是香港宗親回來家鄉參加西鄉北帝三月三廟會。
此次春茗氣氛熱烈,來自家鄉的寶安區西鄉街道樂群一德堂龍獅團首次來春茗會助興,旅港鄉親看到大旗上寫的「鄭氏一德堂」倍感親切,紛紛讚嘆醒獅獅藝精湛,生猛靈動。
說起鄭氏,西鄉的鄉民可以說老少皆知。「這位晚清東華三院總理,既是香港著名慈善家,也是西鄉鄭氏族人。他修廟、鋪路、興學,讓『深港一家』的基因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刻入磚石。」西鄉本土青年學者徐浩浩向大家展示了手機中收藏的一張泛黃的書籍,上面清晰地記載著「光緒二年丙子總理」、「綺雲」字樣。鄭綺雲兒子輩出了舉人、民國教育家,孫子輩則有鄭毓秀為代表,曾孫輩有一男一女,以及一位鄭氏媳婦同為抗戰時期飛行員。可謂代有才人出。
「您父親就是鄭桂芬先生呀?我在家鄉聽過他的光輝事跡。」徐浩浩得知鄭桂芬之子鄭啟明亦參加此次春茗,倍感興奮「他在1983年捐資20萬建西鄉鎮人民醫院,還積極為家鄉的建設招商引資。」
春茗會在深港鄭氏宗親的一片歡聲笑語中落幕,下一次相聚便是今天西鄉北帝三月三廟會。
從晚清香港僑領捐資修廟,到當代港澳同胞援建幼兒園,從香港的慈善基因到深圳的教育創新,鄭氏家族是深港兩地的文化血脈相連的縮影。而家鄉的西鄉北帝三月三廟會不僅是省級非遺的活態展演,更成為深港文化共生的時代註腳。(記者 王娜 陳彥潔 通訊員 龔潤芳 徐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