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寶清縣東升省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監測到,百餘只素有 「鳥中大熊貓」美譽的東方白鸛集群飛抵保護區停歇覓食,較往年提前了約兩天。它們有的在水中悠然散步,有的在岸邊梳理羽毛,有的在水面上戲水覓食,有的在空中自由漫舞,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寶清縣東升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的通道上,是候鳥長途跋涉中的重要中轉站。隨着天氣逐漸轉暖,自 3 月 13 日起,丹頂鶴、東方白鸛、白枕鶴、白鷺和蒼鷺等珍稀鳥類陸續飛抵東升省級自然保護區。預計 4 月中旬至 5 月初,將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數量有望突破 10 萬隻。
近年來,寶清縣東升自然保護區踐行生態保護理念,開展了退耕還濕、禁牧、禁漁、濕地修復等一系列保護措施,生態環境日益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進一步加強日常巡查力度,加密巡護頻次,聯合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切實為「還鄉」候鳥和所有生存在濕地的野生動物打造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同時,在全域範圍內,藉助一體化平台實時監測技術精準密切跟蹤候鳥動態,嚴防疫源疫病傳播。
鳥類是地方環境的「生態試紙」。豐富的食物和適宜的棲息環境,吸引東方白鸛、丹頂鶴、白枕鶴、蒼鷺、大雁等野生鳥類成群結隊在東升濕地落腳。候鳥種群數量逐年增長,已記錄到的鳥類多達 185 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就達 30 種,丹頂鶴、白枕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 5 種,大天鵝、白琵鷺、鴛鴦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25 種。(記者 王琳 雙鴨山日報 馬淑芬 林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