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海口,奮進的號角嘹亮,奔跑的腳步鏗鏘。近日,記者在海口市了解到,當前海口正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引領區,聚力打造「六個之城」。其中,打造產城融合創新之城是強市之基,海口市將聚焦科教人一體,著力構建具有海口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提升重點園區發展能級,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健全投資促進工作機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打造產城融合創新之城。
產城融合本質是以創新為驅動、以產業為支撐、以城市為載體的協同發展模式,契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專家認為,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城市是產業發展的載體,二者相互促進、不能脫節分離,產城融合能高效整合自貿港政策、科教資源與產業優勢,通過創新驅動與空間優化激活發展動能,構建可持續競爭力,實現產業升級與城市能級躍升,奠定海口強市根基。
「就我們海口而言,扛起挑大梁的擔當、形成挑大梁的實力,需要通過產城融合破解產業空間分散、人才吸引力不足的瓶頸,形成「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促產」的良性循環,提升產業協同和配套能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將更多科研優勢轉化為地方發展優勢,為構建具有海口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海口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室副教授肖彬說。
重點園區是自貿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是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引擎。海口各重點園區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高新技術、先進製造業、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智慧物流、航空、跨境貿易等產業集群,圍繞「五向圖強」,大力推動主導產業補鏈延鏈、優化升級。目前,在江東新區臨空經濟區,順豐、圓通、菜鳥、京東、郵政、中通等11家龍頭企業的14個項目已順利落戶,其中順豐、圓通、菜鳥、京東4個項目已投產運營,倉儲物流集群規模日益壯大。同時,江東新區已開通「9710」「9610」「9810」「1210」業務通道,實現跨境電商出口主要業務模式全覆蓋。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讓產業與科技「聯姻」,不僅能將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還能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鏈水平。近年來,海口國家高新區與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持續探索「樂城研用+海口生產」協同模式,不斷深化飛地經濟合作。目前,除已在海口實現地產化的全球創新藥「科賽拉」以外,園區多家生物醫藥企業正借力「樂城研用+海口生產」模式,一步步向實現地產化的「終點線」邁進。
此外,隨著自貿港核心政策的不斷落地,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跨區域產業合作持續深化。廣東海南先進製造業合作產業園主體工程陸續完工,已成功引進361家企業,農夫山泉等49個產業項目落地、總投資約120億元,包含半導體、儲能、生物醫藥、電子科技、新型材料等產業。
圍繞「五向圖強」,海口充分發揮鏈主引領優勢,全力推動產業補鏈強鏈,讓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註入強大動能。在海南飛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多款高科技無人機、深海潛航器等產品展示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成果。
利用無人機、深海潛航器等核心技術,填補技術空白,尤其是在空海協同技術的研發方面,飛行者科技打破了傳統行業模式的限製,通過跨域的技術融合和協同創新,將低空經濟和海洋經濟實現了有機結合。
站在打造產城融合創新之城的新起點上,海口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科技創新,以務實的舉措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構建千億、百億級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奮力書寫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嶄新篇章。(杜敬琨 「海口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