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2025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在海南三亞開幕,超2000位種業界同仁和國內外嘉賓參會,圍繞種業發展和南繁硅谷建設等關鍵問題展開深入研討,研判行業形勢,剖析難點熱點,助力種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陳曉亞、謝華安、韓斌、錢前,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松、陳松林等多位院士參會。
今年是大會連續第五年在三亞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種業十大功勳人物謝華安表示,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與中國種業振興和南繁硅谷崛起同頻共振。開啟了信息發布的窗口,打造了成果展示的園區,搭建了推動合作的平台。要進一步增強大會對行業的凝聚力,為中國種業振興和南繁硅谷崛起發揮更大作用。
「智能品種智造是未來農業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崖州灣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指出,育種歷經馴化育種、遺傳育種、分子育種、設計育種等階段。育種「5.0時代」,是智能品種的智能培育時代。據李家洋介紹,智能品種以自主應對環境變化為核心特徵,需依靠「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培育出能夠實現最優化的動態調整株型,應對未來氣候變化,實現增產增質、減投減損的作物品種。
「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中國種業創新注入了新動力,提出了新要求,提出了新任務。」農業農村部種業專家諮詢組組長、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余欣榮指出,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瞄準世界科學競爭前沿和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加快突破種業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作為國家種業科技創新攻關的核心平台,當前,南繁硅谷已逐步由建設階段轉向功能釋放階段。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王祺揚指出,作為南繁硅谷的核心承載地,三亞扛起種業振興的重大使命,立足發展種業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優勢、政策優質、制度優勢,聚焦國家所需、海南所謀、三亞所能和未來所向,圍繞體制機制、產業培育、人才引進等方面不斷創新,舉全市之力發展「種源+種業+種市」南繁全產業鏈,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三亞應有的擔當和貢獻。
「中國為全球種業創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Michael Keller期待與中國種業界深化戰略協作,持續加強種質資源交換、育種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種業營銷服務及國際種子貿易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大會期間舉行多項戰略合作簽約,南繁種業集團揭牌儀式暨揭榜掛帥項目發布,「2024年中國種業十件大事」發布,「2024年尋找玉米高產品種」結果發布等。
大會展覽展示分為室內展覽和品種展示,其中,室內展覽近5000平米,將集中展示崖州灣科技城建設、海南農墾南繁發展等成果和40多家企業及單位的創新成效。品種展示位於崖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共向全國徵集了水稻、玉米、鮮食玉米、瓜菜、雜糧等作物共2000多個品種,並在會期迎來最佳展示期。
大會將在3月21日至22日舉辦3場分論壇及系列專題活動,設置了生物育種產業化與企業發展論壇、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論壇、國際合作論壇,以及新質生產力的成長價值:中國種業的投資機遇論壇,海南國際仲裁院種業仲裁創新發展研討推介會,2025崖州灣生物育種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路演及頒獎活動,西甜瓜產業與種業發展論壇,海墾集團高質量發展合作推介會,水產種業創新發展論壇,未來農業高端對接會議暨崖州灣科技城產融高端對話,海南省南繁種業CRO供需對接會等專題活動。3月23日將統一組織田間展示和參觀活動。
本屆大會由三亞市人民政府、中國種子協會、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