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大千餐廳頂樓的「開心農場」熱鬧非凡。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集團)黨委書記宋紹鵬、校長王淑琴等校負責人化身「新農人」,與師生共同參與春耕勞動。這場別開生面的勞動實踐活動,既是學校落實《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生動實踐,更是該校「1+2+N」勞動教育模式的集中展示。
在春日暖陽下,宋紹鵬書記與王淑琴校長率先垂範,擼起褲腿、拿起農具,與學生們一起翻土、播種、除草。平日裡身着正裝的校領導,此刻褲腳沾滿泥土,皮鞋變為「迷彩鞋」,在勞動中與學生親切互動。宋紹鵬書記表示:「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我們要讓學生在汗水中體會一粥一飯當思來處的真諦。」王淑琴校長則現場指導學生種植技巧:「花生要淺種,這樣才能更好吸收陽光雨露。」
據介紹,作為光明區勞動教育示範校,該校構建了「綠色引領,和諧共生」的「1+2+N」勞動教育模式:以生態實踐基地為核心,通過課程與活動兩大支柱,延伸出「百財白菜」「好事花生」等N個校本課程。生物教師於丹丹將課堂搬到田間,現場開展「花生種植深度」知識問答;學生們在勞動中發現「蚯蚓鬆土」的生態奧秘,將課本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
學校實行「土地承包製」,每個班級都有專屬「責任田」。高二(3)班學生李雨桐表示:「從整地到收穫,我們全程參與,真正理解了粒粒皆辛苦。」學校還將勞動教育與志願服務結合,開展「為社區公益粥鋪送愛心蔬菜」「難忘師恩」等活動,學生們將收穫的蔬菜送給教師和社區居民,傳遞勞動的溫暖。
學校建立「平時表現+學段綜合」的勞動評價體系,通過「問卷調查」「期末感悟」等方式,全面記錄學生的勞動過程與成長。每學期評選「優秀小農民」「拓荒者」等榮譽,將勞動素養納入綜合素質檔案。正如學生陳浩然所言:「在這裡,我們不僅學會勞動技能,更懂得了責任與擔當。」 (記者 黃鳳鳴 通訊員 陳俊鑫)
頂圖:春耕勞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