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韶關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港澳委員座談會於3月18日下午召開,會議聚焦深化韶港澳三地合作,共謀建設區域影響力新韶關的發展藍圖。市政協副主席王德雄主持會議,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少榮,市長陳志清及市政協主席胡海運等領導出席,與港澳委員共商發展大計。
港澳參席代表
港澳委員獻策:瞄準康養、科創與人文
會上,11位港澳委員圍繞「韶關產業升級與區域協同」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打造康養產業新品牌、建設創新研學基地、深化韶港經貿合作、加快人工智能佈局、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以及完善特殊兒童服務體系等。委員們結合港澳經驗與國際視野,強調需善用韶關生態資源與區位優勢,並提出具體方案,如引入港澳康養管理模式、搭建跨境科創孵化平台等,獲與會領導高度重視。
陳少榮:盼港澳委員成「三角色」 共築發展新格局
陳少榮對港澳委員長期支持韶關建設表示感謝,並逐一回應建言,要求相關部門跟進落實。他指出,當前韶關正加速新興產業佈局,大數據、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領域蓄勢待發,傳統產業亦通過技術革新煥發活力,農業與文旅康養產業更成為經濟增長亮點。
陳少榮寄語港澳委員發揮三大角色:
「合夥人」:深化與韶關產業鏈協同,擴大在韶投資,尤其在新能源、文旅康養等領域實現共贏;
「智囊團」:藉助港澳國際網絡,為韶關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及橫琴、前海合作區提供戰略建議;
「代言人」:擔當「招商大使」,向外推介韶關大數據中心、丹霞山生態旅遊等優勢資源,吸引更多港澳及國際資本落地。
他強調,韶關將以「港澳所需、韶關所能」為原則,優化營商環境,要求各級政府以「店小二」精神提供高效服務,保障港澳投資者權益,實現「你投資我服務、你發財我發展」的良性互動。
政企聯動 共拓灣區機遇
市長陳志清表示,韶關將進一步打通與港澳的物流、人才通道,尤其利用港珠澳大橋輻射效應,推動農產品跨境電商及文旅聯合推廣。與會港澳委員亦倡議設立「韶港青年創客基地」,促進兩地青年協作創新。
此次座談會釋放強烈信號:韶關正以更開放姿態融入大灣區,而港澳的資本、技術與國際化經驗將成為其提升區域影響力的關鍵助力。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三地合作或迎來新一輪突破。(記者 潘紅 通訊員 劉麗)
頂圖: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