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營口 —— 作為東北地區民營化程度最高、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營口市近年來通過機制創新、科技引領和服務優化,推動民營經濟實現了高質量發展。2月18日,遼寧民營經濟現場會在營口市召開,與會代表圍繞「為何是營口」「營口做了什麼」「向營口學什麼」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口市作為東道主,分享了其在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上的成功經驗。
機制創新:打造民營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
營口市堅持將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有機結合,推動民營經濟在規範中發展。近年來,營口市頒佈實施了《營口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成為全國首批出台促進民營經濟地方法規的城市之一。同時,營口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和民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出台「兩個健康」45條意見和55條新政,構建了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評價指標體系。
此外,營口市還啟動了民營企業服務聯絡和訴求辦理機制,編制了《營口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一本通》,系統梳理了19部法律法規和66項扶持政策,為企業提供便捷的政策查閱服務。通過法律法規、機構職能、政策規劃、指標體系、服務保障「五個維度」,營口市搭建起了民營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
科技創新:數碼化、智能化引領民企提質增效
營口市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上發力,推動數碼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度融合。以營口新山鷹報警設備有限公司為例,其研發的安消一體化巡檢機械人具備自主導航和24小時自動巡檢功能,能夠探測煙、火、有毒有害氣體等,並在發現險情時自動報警,展現了營口民企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強大實力。
營口市還堅持創新生態、創新平台、創新人才「三位一體」建設,實施技術創新和數碼化轉型升級工程,引導企業加強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遼寧東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的「生物降解地膜」和「硅藻土基環保礦物質肥料」在新疆棉田上示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降解和增產效果,得到了農民和農業專家的高度評價。
截至2024年底,營口市共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37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3戶,科技型中小企業2000家,高新技術企業443家,雛鷹瞪羚企業220家。科技創新已成為營口民企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服務優化:打造親商重商 「家」文化
營口市始終將民營企業家視為「自己人」,通過完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每年11月1日被立法設立為「營口民營企業家日」,迄今已成功舉辦四屆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地位和榮譽感。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營口市堅持從經營主體感受出發,樹立「用戶思維」,注重「用戶體驗」,通過改革減少企業的煩心事和糟心事。2022年以來,營口市以零容忍態度打擊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立案916件、處理處分1229人。同時,營口市在涉企執法方面堅持「尺度」和「溫度」相結合,推出770項免罰清單,對輕微違規實行「首次不罰」。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還創立了「遼得成」企業家交流驛站,園區黨員幹部下沉一線擔任便企服務聯絡員,實行包片包企責任制,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例如,在了解到部分食品加工企業面臨市場衝擊後,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聯合市科技局、市工商聯等部門,邀請遼寧大學食品專家擔任科技特派員,幫助企業研發新產品,成功推出「黃金醬」新品並進入小試階段。
民企實力:民營經濟成營口發展的核心動力
營口市的民營經濟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截至2024年底,營口市經營主體從2020年底的25.9萬戶增長至31.29萬戶,平均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老闆,每32人就擁有一家企業。民營經濟貢獻了56.9%的固定資產投資、81%的地區生產總值、82%的稅收和90%以上的就業崗位。全市民營企業佔比達97%,99.8%的高新技術企業為民營企業。
營口市通過機制創新、科技引領和服務優化,成功打造了一個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生態。政府與市場的有機結合,科技創新驅動的提質增效,以及親商重商的服務理念,使得營口市的民營經濟在近年來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躍遷,成為東北地區民營化程度最高、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未來,營口市將繼續以民營經濟為引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為東北振興貢獻更多「營口經驗」。(記者 王藝橋)
頂圖:遼寧大紅德鄰食品有限公司一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