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記者從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四川省代表團全體會議現場獲悉,攀枝花市作為全國唯一的市級共同富裕試驗區,2024年人均GDP11.4萬元,排名全省第一,相當於廣東東莞和浙江溫州的人均水平。「攀枝花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家庭佔比突破了50%。」。
全國唯一的市級共同富裕試驗區,為什麼會選擇攀枝花?成立兩年來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可以供其他地方借鑑的經驗?帶着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攀枝花市委書記吳群剛。
吳群剛代表熱情地打開了話匣子,詳細介紹了試驗區成立兩年多來的發展歷程。他表示,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悉心指導下,攀枝花緊扣「一大一小抓共富」的思路,積極探索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
「大」處着眼 夯實共富經濟根基
談及擴大總量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關鍵舉措時,吳群剛說,攀枝花緊跟省委「四化同步」的戰略部署,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釩鈦、能源化工等老牌產業重煥生機;同時,大力培育關鍵信息、低空經濟、氫能等新興和未來產業,成功構建起具有本地特色的9圈21鏈現代產業體系。
亮眼的數據最能說明成效,2024年,攀枝花GDP增速達到6.3%,比全國高出1.3個百分點,比全省還高0.6個百分點,人均GDP更是高達11.4萬元,穩穩佔據全省榜首,這一數字直追廣東東莞和浙江溫州的人均GDP水平。
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上個月,全國首個太陽能水制氫商業化項目在攀枝花落地生根。該項目由中科院過程所潛心研究,直接利用太陽能將水分解製取氫氣,實現了綠氫製備領域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顛覆性突破。攀枝花已規劃在未來三年內建成年產1.2萬噸綠氫的超大型生產基地,有望開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綠氫產業發展新賽道。
「小」處着手 聚焦民生共享發展成果
在縮小差距、推動協調發展方面,攀枝花同樣下足了功夫。吳群剛介紹,當地通過一系列托底、提堤、擴中等專項行動,精準發力,兜住最困難群體,幫助低收入群體,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
在仁和區紅旗村,返鄉創業青年牽頭成立了家庭農場發展創業聯盟,短短時間就吸納了周邊80多家家庭農場攜手發展。他們不僅將村里優質的水果推向國內市場,還遠銷加拿大、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家。在致富能人的帶動下,村民們的錢袋子漸漸鼓了起來。到去年底,攀枝花全市年收入3萬元以下的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家庭佔比突破50%,橄欖型社會結構雛形初現。
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米易縣試點構建的縣域內緊密型醫共體成效顯著。以縣人民醫院為核心,串聯起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將全縣醫療資源統籌整合,實現城鄉一張網服務。如今,哪怕是最偏遠山區的群眾,也無需再長途跋涉去縣城掛專家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作為全國首個發放育兒補貼的城市,攀枝花在生育友好型城市建設上持續發力。近期又推出了涵蓋優生優育服務、入院分娩服務、入幼入托服務、就學保障、購房優惠等一攬子鼓勵生育的貼心舉措,全方位降低家庭生育負擔,努力營造讓老百姓願意生、生得起、養得起。
採訪最後,吳群剛向記者發出邀約。「今年攀枝花迎來了建市60周年。我們這裏,冬季溫暖如春、夏季涼爽宜人,四季鮮花盛開、天天陽光燦爛。是一座來一次就會愛上的城市,來兩次就想留下的城市。」熱情歡迎大家到攀枝花體驗和感受共富共美的詩和遠方。(記者 羅婧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