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AI+」助手讓產前超聲醫生工作效率翻倍  還為深圳產科超聲檢查進行質量控制

「AI+」助手讓產前超聲醫生工作效率翻倍 還為深圳產科超聲檢查進行質量控制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5-03-06 22:40:23 來源:香港商報網

    3月3日下午,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紅荔院區B超診室,畢醫生正為孕22周的羅靜(化名)進行Ⅲ級超聲檢查。

    這是整個孕期檢查項目最多的一次超聲檢查,又稱為「大排畸」,要針對胎兒的眼球、心血管、四肢、脊柱等多個部位進行掃描,排除顱腦畸形、心血管畸形、唇齶裂等多種畸形情況。

    畢醫生手持探頭,輕掃過胎兒的頸胸、腰骶、肱骨、尺橈骨等位置,儀器發出「滴滴」聲,證明切面圖達標,系統便會在後台自動保存該切面,並自動測量胎兒的雙頂徑、頭圍、腹圍等生長參數……10分鐘左右,檢查完畢,報告已同步打印出來。

    「我記得頭胎做『大排畸』用了半個小時。」羅靜還發現預約周期從原來的提前30天變成了7天。

2.JPG

    「AI+」助手讓檢查量卻提升11%

    作為深圳市最大的產前超聲診斷中心,2024年,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產前超聲檢查量較2023年提升了11%,逾6萬例。是年,超聲科有3名醫師「下鄉」、4名醫師休產假。

    原來,該院超聲科全面應用了產前超聲影像智能檢測系統。這套基於高效能異構並行調度關鍵技術的系統「誕生」於深圳,由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深圳市藍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湖南大學,通過「產學研用」協同開發。

    扭轉超聲檢查過於「經驗依賴」局面

    深圳人育齡人口多、出生人口多。 作為產科「第三隻眼」,超聲醫學是評估胎兒發育與監測母嬰健康的核心手段。但超聲檢查的準確性與醫生的操作技術和經驗關聯密切,加上設備差異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高危妊娠篩查的結果。同時,由於工作強度大,常讓超聲醫生感嘆「壓力山大」。醫生累,孕婦等候時間也長。

    為讓超聲檢查更准、更快,2019年,產前超聲影像智能檢測系統項目正式啟動,要做的是可以兼容任何品牌、型號超聲儀器的智能醫生工作站。

    異構計算實現強大算力支撐

    所謂「異構計算」,是讓同一計算系統中不同類型的計算單元在共同完成計算任務前提下,利用各自處理器的優勢,處理多樣化的計算需求,大幅提升計算性能和能效。每次超聲檢查涉及的數據處理及存儲需求都很龐大,如Ⅲ級超聲檢查,需要採集50至80張切面圖,很多醫院還要求每張切面保留2秒視頻,背後需要強大算力與硬件的支撐。

    「人工智能要應用於醫療衛生領域,真正成為醫生的助手,關鍵是要融入醫學思維,基於醫生的工作模式和操作習慣來研發。」深圳市婦幼保健院超聲科學科帶頭人李勝利表示,為了更好推進這個項目,科室還引進了該院首個人工智能博士後。

    在三方的通力協作下,該系統建立起覆蓋早、中、晚孕期的標準化超聲數據庫,形成了「智能採集-自動測量-動態質控」的全流程解決方案。

    已達三甲醫院質控「金標準」

    歷時3年的補充修正,該系統實現了臨床應用。

    據了解,該系統擁有三大核心技術,分別是標準切面智能採集系統、生長參數測量引擎和智能質控中樞,實現了早孕期NT測量、中晚孕期顱腦結構、胎兒心動圖等近100個《超聲產前篩查指南》標準切面的毫秒級識別,並能保證最優切面的實時獲取;自動獲取雙頂徑、股骨長等14項胎兒生長參數,測量效率較人工提升20倍;採用分布式計算框架,單日可處理10萬+影像的自動化質控,較傳統人工抽檢效率提升600倍。

    「變化太大了。」畢醫生感嘆道,過去,檢查時,醫生需要左右手並用,右手負責操作探頭,左手要凍結畫面,再摸着軌跡球找到自己認為最好的一張切面圖保存下來,還要操作鍵盤,標記上部位名稱。「現在,我只要全心全意盯着屏幕,觀察胎兒各個切面有沒有異常。」她說。

    數據顯示,該系統讓超聲醫生工作效率翻了一倍多,科室超聲影像標準化率提升了超過三分之一。經過3年臨床應用、12.6萬例影像數據的驗證,該系統已達三甲醫院質控「金標準」:標準切面識別平均準確率95.2%,關鍵生長參數測量誤差小於0.3毫米。

    同時,基於5G+醫療雲架構,該系統可實現專家在線審核基層醫院影像。2021年,深圳市衛健委已依託該平台進行全市產前篩查與診斷質控工作。目前,全市設有產科的80家醫療機構已全部加入該平台。

    推動超聲診斷向「智能標準化」轉型

    「人工智能的應用並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斷更新迭代。」「產學研用」三方團隊仍在打磨更好用的「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產品。李勝利認為,如果不是在深圳,這個成果很難實現如此成功的轉化。

    深圳是國內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最主要的集聚地之一,高端醫療器械約占深圳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產值的四分之三。深圳也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在這裡,我能找到超聲設備企業,也能找到智能工作站企業,產業鏈完整,應用場景齊備。」李勝利說。

    2024年底,通過分析AI潛在的應用場景,國家醫保局在放射檢查、超聲檢查、康復類項目中設立「AI輔助」擴展項。「AI輔助診斷被國家醫保局列入醫療服務價格構成」將讓更多醫療機構願意為「AI+」產品提供應用場景,並為其「買單」。

    「我們利用好國家政策和深圳優勢,研發出針對婦科、甲狀腺、乳腺等檢查的超聲影像智能檢測系統。」李勝利表示,將全力推動超聲診斷從「經驗依賴」向「智能標準化」轉型,為健康築起「AI+」防線。(記者 林麗青)

責任編輯:林梓琦 「AI+」助手讓產前超聲醫生工作效率翻倍  還為深圳產科超聲檢查進行質量控制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