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記者從在橫琴國家濕地公園舉行「第三屆橫琴自然周暨地球一小時發布會」上獲悉,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稱:合作區)將於3月分別舉行「第三屆橫琴自然周」及「地球一小時」兩個環保公益活動。
深化「澳門+橫琴」合作,共築綠色未來
橫琴自然周是合作區城規建局主辦的品牌性的大型環保公益活動,結合中國植樹節、世界森林日及廣東省愛鳥周及等生態節日,並與澳門綠化周聯動。活動以「親近自然,禮敬自然」為宗旨,將舉辦多場生態體驗活動,全面展現橫琴自然之美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推動粵澳兩地生態交流與合作區生態文明建設。合作區城規建局副局長汪雲、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公眾倡導重大項目主任周媛、澳門攝影學會會員大會主席郭敬文等出席活動。
第三屆橫琴自然周將於3月12日至26日舉行,期間將開展涵蓋義務植樹、古樹保護、自然攝影、嘉年華、自然展覽、自然課堂等七大主題共六十多場次生態體驗活動。本屆活動將延續「萬樹計劃」目標,倡導全民義務植樹行動,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助力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此外,本屆自然周新增如古樹保護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
本次活動將緊扣「澳門+橫琴」新定位,強化兩地生態保護及科普教育的交流合作,發揮「1+1>2」的協同效果。並邀請粵澳兩地的家庭、學校、企業和社會團體共同參與生態保育工作,為琴澳居民打開親近自然的窗口,實現了自然生態與人文體驗的深度融合,還搭建了粵澳生態文化交流的良好平台,實現生態保育心聯通。有興趣的澳門市民可通過「一戶通」進行報名活動,內地市民可通過「橫琴濕地」微信公眾號進行報名活動。
發布會上,「萬樹生長·鏡美橫琴」自然攝影大賽也正式啟動。現場,與會嘉賓共同按下快門,定格下橫琴國家濕地公園的自然之美,為此次自然攝影大賽拉開帷幕。大賽設置有一、二、三等獎,以及優秀獎和網絡人氣獎,獎金高達5000元人民幣,大賽將通過線上展示和專家評審相結合的方式,評選出最終獲獎作品。
「第三屆橫琴自然周暨地球一小時發布會」現場。(陸紹龍攝)
「地球一小時」中國區主場城市活動將在橫琴舉行
「地球一小時」是WWF全球最大規模的公眾環保活動,起源於2007的悉尼。活動提倡個人、社區、企業自發關閉不必要的照明和耗電產品,來表達對自然保護的關切和對環保行動的支持。
「2025 地球一小時」中國區主場城市活動將於3月22日在橫琴舉行。此次活動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WWF)合作主辦,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與深圳市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承辦。
「地球一小時」活動從當日上午10點開始,主場地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文化藝術中心。現場將舉辦環保嘉年華、沙龍分享、科普展覽以及志願者服務等豐富多彩且寓教於樂的科普活動,向市民傳遞生態環境保護與碳中和等可持續發展理念,共同致力於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出席發布會嘉賓參觀第三屆橫琴自然周自然展覽。(陸紹龍攝)
當晚8點半,熄燈儀式正式開始,屆時橫琴和澳門的主要地標建築,包括天沐琴台、IFC國際金融中心大廈、澳門科學館等,將會關閉景觀照明,與北京、武漢、上海、長春、深圳、成都等中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以及全球各地的地標性建築同步熄燈,向全世界宣告對自然環保議題的關切,並激發更多人行動起來,實現自然向好的未來。
橫琴科譜教育中心。(陸紹龍攝)
WWF北京代表處公眾倡導重大項目主任周媛表示:今年,地球一小時中國主場活動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舉辦,通過 「琴澳融合」的獨特優勢,組織豐富的行業交流和市民參與活動,還獲得了全國各地廣泛的聯動傳播,定能帶動更多的真實的行動力量。(記者 陸紹龍)
頂圖:「萬樹生長·鏡美橫琴」自然攝影大賽啟動儀式。(陸紹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