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四川省德陽綿竹市九龍鎮棚花村,「靠山吃山」的理念早已從老一輩村民依靠種地、養殖換取收入,轉變為新農人依託農村自然風光,打造精品民宿來賺得收益。如今,瞄準鄉村振興致富的契機,越來越多村民投身於民宿發展的熱潮,竭力為遊客們營造出一幅「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宜居畫卷。
早春二月,九龍鎮棚花村在晚霞的映襯下,靜謐溫馨。在古香古色的民宿里,來自遠方的遊客看書品茗、怡然自得。「我們的民宿自開業以來,生意一直不錯。隨着近期賞花季的到來,周末都是滿客。」民宿業主萬興雲笑着說。記者發現,村民謝啟英家的一棟精品民宿拔地而起,工人們正忙着進行室內裝飾裝修收尾工作和綠化整理,力爭在今年「五一」假期前開門營業。「棚花村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光優美,來這裏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到了旺季更是一房難求。我們一共建設了11間客房,目前正全力趕裝修進度,希望能夠儘快營業,實現增收。」謝啟英與丈夫曾在外地發展,但擁有一個小院,樹靜風閒、返璞歸真,是她一直嚮往的生活。從2023年開始,謝啟英夫婦倆先後累計投入100餘萬元,對自家的老房屋進行重建,打造成一個空間設計與現代元素相結合的民宿,並充分利用屋外田園景致,打造了休閒會客房間,達到抬頭見綠、移步易景的效果。在謝啟英看來,要做民宿,就要做到極致,追求每一個細節。從最初的設計藍圖勾勒,到每個大、小物件擺放,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力求讓遊客在她的民宿里不僅能沉浸式地感受田園生活,還要有「家」的感覺。與此同時,今年春節還未結束,該村村民陳永富就開始忙着將自家老房屋推倒重建。目前,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基腳建設等施工。「我們的民宿背靠青山,不遠處還有300餘畝五彩花田,客人可以聞着花香,聽着鳥鳴,愜意入眠。」陳永富滿意的說。
一直以來,為了提升民宿經營者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提高民宿的市場競爭力,棚花村始終堅持以「支部領航、幹部帶頭、黨員示範」推動黨建與民宿融合發展,着力打造民宿經濟品牌。通過概念引導、理論疏導、產業推導,積極佈局「民宿+文創產業、民宿+鄉村旅遊、民宿+農業體驗」等方式,幫助民宿經營者理清發展思路,做好發展規劃。同時,利用「旅遊+」、「生態+」模式,依託千畝果園、精品民宿等旅遊資源優勢,積極完善周邊基礎設施,美化鄉村面貌,形成了「彰顯特色、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美麗農業景觀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追尋「詩和遠方」。如今,棚花村的民宿產業,從當初不少人持觀望態度,到現在的爭相加入。「近兩年,除了村民積極投身民宿發展外,還有很多省內外的遊客來這兒安家置業。」棚花村黨委書記蔣剛介紹,民宿的快速發展讓當地鄉村旅遊從「看半天」向「玩一天住一宿」再到「夏季定居」的模式轉變,不僅拉長了旅遊產業鏈條,也讓更多村民的腰包鼓了,該村鄉村旅遊發展實現了提質升級。截至目前,棚花村已發展民宿、農家樂等50餘家。
「民宿不僅是一個住宿的地方,更是連接城市與鄉村、遊客與農戶的橋樑。」蔣剛表示,棚花村還將繼續利用節慶活動,推動全村的民宿產業提檔升級。同時,整合周邊旅遊資源,做好「民宿+」文章,深挖村落文化,展現鄉村特色風貌,豐富民宿文化內涵,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棚花村欣賞美景、感受鄉愁。(記者 張寶杉 通訊員 周韻 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