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古老的《道德經》宛如一座蘊藏無盡智慧的寶庫,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2 月 27 日晚,一場以《道德經》「上德若谷」 為主題的經典傳學講座在深圳南山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火熱開講,吸引了眾多傳統文化愛好者齊聚一堂。
講座現場
本次講座的主講人張凱凌在文化研究領域成績斐然,出版《圍欄了閒筆》《體悟的哲學》等著作,也是南山區關工委 「五老」 講師。
講座上,張凱凌圍繞 「上德若谷」 這一核心要義,層層深入,為聽眾們悉心解讀《道德經》的深邃智慧。他從 「德薄者顯露」 這一現象娓娓道來,巧妙引用《道德經》第三十八章中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這一經典論述,精準指出,真正德厚流光之人,從不會刻意在世人面前彰顯自身德行,而那些處處顯露德行之輩,往往德行有所欠缺。緊接着,他又援引《周易·繫辭傳下》中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的警句,如洪鐘般敲響,警示眾人德才不匹配所潛藏的巨大危害。
一位年輕的聽眾興奮地說:「以前讀《道德經》,總覺得晦澀難懂,今天聽了張老師的講座,很多以前不理解的地方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真的收穫太大了!」
講座現場
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也感慨道:「這些經典蘊含的智慧,對我們的生活太有指導意義了,這樣的講座應該多辦!」
在過渡到 「建德若偷」 部分時,張凱凌進一步展開講解。他提到 「自大者不大」「自卑者不卑」「歸根復命」 等觀點。「原來『自大者不大』不是教人妄自菲薄,而是讓我們如陶罐般虛懷若谷!」95 後小林恍然大悟地說。
隨後,張凱凌以《道德經》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告誡人們不要自大自滿;用《周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倡導謙遜包容。
一位程序員舉手表示:「『功遂身退,』不正是互聯網行業的迭代哲學嗎?」 張凱凌笑着說:「這便是經典的魔力 —— 它永遠等待與新時代共振。」
一位聽眾在講座結束後,意猶未盡地分享道:「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宛如在湍急河流中奮力前行的船隻,常常迷失方向,忘卻自我。而《道德經》中的智慧,恰如一座明亮的燈塔,教導我們要謙遜、包容,順應自然之道。它讓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重新審視生活的本質,幫助我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寧靜港灣,尋得平衡與和諧。」 (記者 黃鳳鳴)
頂圖: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