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廣州市科普作品大賽頒獎儀式在廣東省科技圖書館成功舉行,為此次大賽60部優秀科普圖書、微視頻作品以及6部網絡人氣科普作品、10個優秀科普號、3個網絡人氣科普號頒獎。
此次獲獎者中既有專業科普從業者,也有大學教授、醫生等「跨界者」。作品內容涵蓋了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綠美廣州生態建設、電動車安全等熱點話題,以及健康養護、家庭教育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
本屆大賽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主辦,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承辦,廣州市科技進步基金會協辦。
3部入選全國優秀科普圖書作品
2024年廣州市科普作品大賽新增優秀科普號評選和選題支持科普作品賽道,經過廣泛發動,進一步激發專家學者的科普創作熱情和創新精神。此次大賽共徵集參賽作品662部,經過資格審查、公眾網絡投票、專家評選等環節,分別遴選出了優秀科普圖書、微視頻作品各30部,優秀科普號10個,網絡人氣獎科普圖書、科普微視頻和科普號各3部,選題支持科普作品 35 部(科普圖書5部,科普微視頻30部)。
在2024年全國優秀科普圖書作品評選中,《周福霖院士團隊防震減災科普系列》《穩穩震震科普館》《時節養生—中國人的健康智慧》等3部廣州市優秀科普圖書進入公示名單。
《周福霖院士團隊防震減災科普系列》涵蓋了地震學基礎知識、地震工程學、防震減災理論、防震減災實踐等多個方面,通過深入淺出的語言、圖表和案例,講透工程隔減震與振動控制技術原理,國內外典型工程實例豐富,理論與實踐並舉。
《穩穩震震科普館》以廣東省地震局科普品牌IP「穩穩」「震震」為引導者,帶領讀者進入「地震科普館」,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創新的表達形式、通俗簡潔的語言,科普地震科學常識和應急避震技能。
《時節養生—中國人的健康智慧》貫徹了中醫「天人合一」「順時養生」的思想,闡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幫助讀者通過藥膳、養生外治法、中醫特色療法等中醫藥養生知識,輔助人體適應這些節氣帶來的變化以及改善各種不適症狀。
獲獎作品圍繞新興技術、熱點話題進行科普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口袋裡的人工智能」系列叢書便聚焦人工智能應用的前沿領域,用生動的語言和簡明的圖解,打造了一套文科生、管理者都能看懂的科普讀物,展現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產業發展的圖景,幫助更多人認識新興技術。
該書主編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科與工程學院教授陳俊龍說,計劃將這套叢書作為相關課程的教材,推廣至中小學、職業教育和高等院校,將人工智能知識系統地納入中小學課程,為青少年打下紮實的科技基礎。「我們已經着手舉辦一系列科普展覽,並設立『主編面對面』環節,解答大眾對人工智能的疑問,激發更多人對這一領域的興趣和熱情。」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曾科學連續三年在廣州市科普作品大賽中獲得優秀科普圖書獎。他創作的《藏在成語裡的中醫》《藏在廚房裡的中醫》《藏在節氣里的中醫》,通過成語、廚房和節氣等貼近生活的切入點,激發了讀者對中醫文化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推動優秀科普作品進社區、進校園
近年來,廣州市科技局持續開展科普作品推廣活動,通過舉辦優秀科普作品專題展、優秀科普作品進社區進校園、優秀科普圖書贈送等活動,讓更多市民多渠道了解優秀科普作品,打造全年齡層次的科普知識盛宴,積極推進科普惠民,帶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記者 黃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