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來源於生活的光影藝術,捕捉着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情感故事。蘇菲·瑪索的電影生涯就是這樣,《初吻》的青澀純真、《勇敢的心》的堅毅果敢,《一切順利》的柔情與撕裂,她以一次次角色的蛻變,展現了對人生和藝術的深刻理解,鑄就光影傳奇。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現場
12月5日上午,蘇菲·瑪索以主講嘉賓身份出席第六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在三亞鳳凰島以「人生與銀幕:以勇敢之心表達藝術」為主題展開深度對話,分享她銀幕遊歷的人生經歷。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講師、電影學者繳蕊主持,中國導演、編劇李睿珺與中國青年導演、編劇陳劍瑩擔任對談嘉賓,和創作者、觀眾一同關注多元表達,聚焦電影創作生態,鼓勵參與者用藝術的方式勇敢表達。
蘇菲·瑪索:
影壇傳奇的多元藝術之路
法國影壇傳奇蘇菲·瑪索一登場,現場氣氛瞬間高漲。14歲時,蘇菲·瑪索憑藉《初吻》懵懂入場,一舉成名。從青春偶像到實力派演員,她憑藉《芳芳》《勇敢的心》《一切順利》《一個女人》《我們這個時代的女人》等經典影片中細膩入微且真實動人的表演,雕琢出眾多令人刻骨銘心的銀幕形象。
談及表演風格的成型之路,蘇菲·瑪索分享了內心歷程。從《初吻》中懵懂依從安排,到逐步在演繹中找尋自我,她領悟到表演不僅是角色詮釋,更是個人風格的獨特彰顯。電影片場的成長曆練,使其得以環遊世界,體驗百態角色,進而深化對表演的摯愛與領悟。
蘇菲·瑪索不僅演技出眾,還編劇並執導了《當愛變成習慣》,細膩而深入的刻畫了女性在婚姻和家庭瑣事當中的真實境遇。她坦言,生活是一切靈感的來源,那些樸實人生經歷的光影表達,也是電影之美所在,而從演員到導演的角色轉換,雖充滿挑戰,卻也賦予全新感悟與收穫。
在談及平衡歷史真實性與藝術表現力之間的微妙平衡,蘇菲·瑪索談到,用我們的敏感性來感知歷史中的角色,感受到人物的感覺,走進他的生活,「我一旦穿上這個衣服之後,我就是這個人物了」。
中國導演李睿珺與陳劍瑩對談蘇菲瑪索
李睿珺與陳劍瑩:
中國導演的獨特視界與探索之旅
繼蘇菲·瑪索的精彩分享後,中國導演李睿珺與陳劍瑩登台亮相。李睿珺自甘肅農村走來,以現實主義題材開啟創作篇章。回憶童年於西北河西走廊村莊的經歷,沒電時光裏,電影是其認知外界的關鍵窗口。因深感家鄉與普通人精神世界差別與銀幕內的匱乏,他立志以電影記錄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生存境遇與精神風貌,這份初心源於鄉村生活對其價值觀與世界觀的深刻塑造,使其對生命、自然和人與人的關係形成獨特理解。
李睿珺懷着對蘇菲·瑪索創作歷程的好奇提問。他探究蘇菲·瑪索豐富表演經驗在轉型編劇與導演時,對人物塑造有何助益,以及劇本創作中是否融入表演細節。蘇菲·瑪索回應,導演需敏銳捕捉生活細節並化為場景,此為創作力量源泉,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是通過觀察來汲取創作的力量源泉。
陳劍瑩憑藉《海邊升起一座懸崖》榮膺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她分享在短片《不如再見》中身兼導演與演員的經歷,此次經歷使她深切體會演員在劇組的情感需求,不僅在技術層面,更在情緒層面需獲支撐。
陳劍瑩還好奇蘇菲·瑪索回顧過往角色是否有新理解與新演繹方式。蘇菲·瑪索表示自己極少回顧作品,她認為演員應持續向前,在每個新角色中追求進步,而非糾結過往,可從其他偉大演員表演中汲取靈感與能量。
本次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藉由蘇菲·瑪索、李睿珺、陳劍瑩等嘉賓的深度對談與多元交流,探討電影創作多樣性、藝術使命以及個人經歷對藝術表達的深遠影響。亦為電影從業者與愛好者提供珍貴經驗與深刻啟示,讓我們真切領略電影藝術在跨越文化、聯結心靈、反映社會等多層面的無限魅力與磅礴力量。(吳軍暉 李珍)
頂圖:電影節蘇菲·瑪索大師班三亞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