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第十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安陽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曉陽回答記者問時表示,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大要求。
李曉陽介紹,安陽文化遺產、文物資源非常豐富。全市現有3619處不可移動文物,館藏文物超過20萬件(套),非物質文化遺產738項,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分別達到7項、59項。特別是擁有殷墟、大運河(滑縣段)兩處世界遺產,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紅旗渠申報世界遺產也在積極推進。
按照整體性、系統性保護要求,遵循「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堅決守牢文化遺產的安全底線,重點從四個方面抓好貫徹落實。
一、完善機制抓保護。堅定不移把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作為項目建設的「硬槓槓」,從源頭防範工程建設損壞文物。組建公安文物保護支隊、文物執法大隊,健全文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文物公安雙月會商等制度機制,尤其是聚焦世界遺產殷墟,重新修訂殷墟保護條例,持續強化四級網格監管、群防群治體系,殷墟保護入選國家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入圍案例。
二、提升能力抓保護。實施甲骨文數碼化建設,推進人機協同「破譯」和活化甲骨文,建設「殷契文淵」甲骨文大數據平台,上線「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讓甲骨文在數字空間得以傳承。打造文物安全監管平台,實施文物保護單位視頻監控全覆蓋工程,建成國內一流「空地一體」殷墟智慧安防工程,實現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人機安全巡查常態化,文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三、注重實效抓保護。有力有效統籌遺產保護和民生改善。年初震撼開館的殷墟博物館,讓全市文物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利用整體邁上了新台階。實施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環境整治工程,加強保護區周邊治理和利用,洹河夜遊、考古小鎮等乘勢崛起。建設大運河(滑縣段)國家文化公園綜合示範區,復活文化形態,傳承運河文明。系統性推進安陽古城保護復興,倉巷街入選住建部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複製經驗做法清單。
四、活化利用抓保護。我們堅持在功能再生、創意轉化、教育傳承上下功夫,省級非遺陣地達到8個,非遺傳承人570多位,非遺保護專家隊伍100餘名,非遺工坊30個;僅安陽古城特色街區非遺產品就超過200種;推動非遺進景區、進街區、進校園,民俗展演、非遺體驗、節慶旅遊系列活動廣泛開展,非遺項目不斷融入現代生活、滿足當代需求。
「下一步,將圍繞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保護,妥善處理世界文化遺產申報與保護、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提升保護能力與加強交流互鑒的關係,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更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安陽力量。」李曉陽說。(記者 王皓萍 實習生 李佳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