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參建的廈金大橋(廈門段)劉五店航道橋西錨碇沉井基坑混凝土換填施工完成,為西錨碇沉井下沉奠定堅實基礎,同時該工程還創下了四個「國內之最」。
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起於廈門本島,跨越東部海域接入翔安機場,路線全長約19.6千米。該項目是國家公路網規劃中高速公路聯絡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將成為廈門本島聯繫翔安機場最便捷的通道。
劉五店航道橋是廈金大橋(廈門段)重要控制性工程,全長1948米,為五跨連續組合橋塔平面纜懸索橋,索塔高178.1米,主跨928米,為福建省內最大跨徑橋樑,也是福建省首座全離岸式海中懸索橋。大橋包含東、西2個錨碇,錨碇基礎採用國內首創分體式沉井,即每個錨碇以2個獨立的分體式鋼殼沉井為基礎,全橋共有4個沉井。
東西兩側錨碇基礎地質呈現「東硬西軟」狀態。西錨碇兩個沉井所處區域地質軟弱,為了給沉井着床掃清障礙,確保鋼殼沉井浮運至現場後能夠精準下沉到設計標高,需將海中既有的軟弱地質層全部清理,並在開挖完成的基坑內換填混凝土以增強地基承載力。
從開挖泥面到換填區基坑底深度達25餘米;基坑全部清理完成後,從海平面至基坑底的水深達42米;整個區域開挖總面積達140366平方米,相當於334個籃球場大小;總開挖清理的軟弱岩層土方量達122萬餘立方米,可填滿542個奧運會比賽標準游泳池。以上開挖施工創下海域沉井基坑無圍堰狀態下開挖面積、開挖方量、開挖深度3個國內之最。
基坑換填採用一艘攪拌船加一艘浮吊船架設導管方式施工,共換填混凝土2萬餘立方米,創下無圍堰狀態下混凝土澆築方量的國內之最。
項目部調動了中國交建旗下世界最大抓斗式挖泥船「金廣」輪以及20餘艘抓斗船、耙吸船、攪拌船參與沉井基坑開挖和混凝土換填。針對海底不同岩層、不同區域地質差異較大的特點,西錨碇基坑開挖採取分層作業,其中上層軟弱覆蓋層採用抓斗船直接開挖,下層硬質岩層則先用鑿岩棒破碎,再用抓斗船清渣,接近基坑底時換用重型小抓斗配合多波束掃測進行精挖。
目前西錨碇兩個總重近4萬噸的鋼殼沉井正在泉州船廠拼裝,將在年底運抵現場沉放。(記者 張迪 通訊員 彭仕洲 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