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單的背後,是邵陽民營企業展現出的強大活力和巨大潛力。作為全省民營經濟的重要發祥地,邵陽民營經濟的發展歷來備受注目。
中國第一個小商品市場、湖南省第一家民營企業、湖南第一個民營經濟開發區,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千千萬萬的邵陽企業家如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把市場的荒野變成沃土;如一簇簇燎原的星火,點亮了邵商品牌的火炬。
從某種意義上說,邵陽的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邵陽民營企業家敢為人先、創新創業的奮進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也為民營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邵陽民營經濟何以走向更廣闊舞臺、創造下一個傳奇?
邵陽地處湘西南,三面大山環繞,資江沖開一闕,一路奔騰入湖通江達海。群山阻隔、車馬緩慢,但求變求新的基因卻一直藏於邵陽人的血脈之中。
改革開放,讓邵陽人掙脫思想桎梏,並再次在商貿領域找到改變命運的突破口。
35歲的「篾匠」曾小山說干就干,用積攢的2000元錢創辦湖南省首家民營企業,成為全省工商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開啟了新一代邵商的漫漫征途。
41歲的粟武洪心系實業,毅然參與「老東家」改制,創辦邵陽維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此後他堅守主業、不斷革新,最終實現邵陽上市企業零的突破。
為尋找新商機,劉純鷹走出家門勇闖東南亞,搭建起邵東箱包出口國外的橋樑,此後他帶領同鄉開拓國際市場,將更多邵陽產品推向世界。
類似的故事不勝枚舉。從「挑籮擺攤」「沿街叫賣」的艱難起步,到「前店後廠」「下鋪上居」的頑強生長,再到「買全球、賣全球」的躊躇滿志,無數邵商的奮鬥,如同五彩斑斕的筆墨,繪就了邵陽民營經濟的壯闊畫卷。
40多年來,邵陽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敢想敢干」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個鮮活的改革樣本,催生了邵陽民營經濟的「春色滿園」:目前,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七成以上的生產總值、七成以上的稅收、七成以上的社會投資、八成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九成以上的市場主體。
做專做精,練就「單打冠軍」。邵陽市通達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將體積不大的車用氮氣彈簧做成幾億元的大生意,產品耐久性、環境適應性居行業前列,銷量全國第一;湖南凱通電子有限公司攻克熱敏打印機製造「卡脖子」難題,將指甲蓋大的熱敏打印片做到產量排全國前三。目前,全市14家國家級、290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勇闖大市場,「小塊頭」迸發出「大能量」。
深耕細分領域,小商品撬動大市場。邵陽特色輕工企業集群共生、抱團發展,生產了全球70%的注塑打火機、80%的紙質紅包,佔領了全國40%的小五金套件、全國60%的書包市場,打造了全市首個千億產業集群。
民營經濟是邵陽經濟的最大特色和優勢,是邵陽的金字招牌。
民營經濟要長成「參天大樹」,除了企業自身不斷勇攀高峰,還需要優質的「土壤」和充足的「陽光雨露」。近年來,邵陽市堅持問題導向,紮實開展「走找想促」「三送三解三優」等行動,常態化開展「企業家接待日」「政銀企對接會」等活動,主動回應企業訴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活經濟發展「一池春水」。今年上半年,全市實有經營主體超54萬戶,其中企業超12萬戶。
發展環境在改善,要素保障必須跟得上。為精準落實惠企政策、促進生產要素高效匹配,邵陽實行市級領導聯繫企業和項目等工作機制,主動靠前服務,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土地、用工等難題,加快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僅以融資為例,去年邵陽市共舉辦政銀企對接活動210場、簽約金額490億元;積極對接全省「金芙蓉」躍升行動計劃,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做大做強,今年共有62家企業入圍全省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庫。(記者 李銀明 通訊員 朱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