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後,成都平原的小麥逐漸進入收割期,廣袤的田野里一片金黃,微風拂過,空氣里都是麥香味。
5月7日,記者跟隨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組織的「環城生態區探訪打卡活動」來到位於成都市金牛區「蜀道通衢」特色園以及郫都區親子牧場及沿線農業種植區,在盡覽公園生態美景時,綠道旁的糧田成片,風吹麥浪、蟬鳴夏忙,小麥、油菜等農作物豐收的場景映入眼帘。
在郫都區親子牧場,金黃的麥子地旁邊就是綠道。雖然當天天公不作美,下着零星的小雨,但是綠道上還是有三三兩兩的市民在騎行。不遠處的親子民宿則將小青瓦、陶土牆等川西林盤建築元素與現代風格相融合,院落式佈局為民宿提供靜謐的內院空間的同時,讓遊客回味千年農耕文化,找尋田園生活記憶。落地窗、斜牆、斜屋頂,充滿線條元素的幾何建築充滿視覺趣味性……這便是親子展藝館,與室外科學教育田相結合,打造室內科普展示中心。特色林盤鋪陳開來,將農事體驗、科普教育、時尚運動、主題民宿等消費業態集聚一體。
據郫都區沙灣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親子牧場農業區以田園親子活動為主題,融入了趣味親子體驗及卡通化的景觀元素,打造鄉野童趣樂園。主要景點包括鴕鳥牧場、兔子樂園、牛羊牧場、螞蟻王國、帳篷營地、親子酒店。五一期間,親子牧場游接待遊客5100餘人,旅遊收入22萬餘元。
市民在環城生態區現代化農田拍照
該負責人表示,在環城生態公園未建設前,親子牧場所在的安靖街道沙灣村部分區域還是「爛木料」加工經營作坊,環境污染嚴重、安全問題突出。2017年,在郫都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安靖街道對「爛木料」加工經營作坊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完成了該區域生態修復工程。並以一級綠道為軸線,二級綠道為紐帶形成生態農業景觀服務體系。
「春季聞香游花間、夏季稻田聽蛙鳴。在這裏,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田園生活體驗。未來,孩子們可以在景觀農田參觀遊學,體驗耕地四季輪作的場景。在親子牧場農業區,我們會組織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豐收節、農事體驗、認種認養等一系列活動,讓市民能就近深度參與體驗農耕文化,構建公園城市的『理想生活圈』。」該負責人說。
蜀道通衢特色園
而與郫都區緊鄰的金牛區蜀道通衢園,也是環城生態公園上市民最喜歡的打卡點之一。蜀道通衢園為蜀道蜀醫主題體驗為主的特色園區,其中包含蜀道文化體驗景觀區、蜀醫文化體驗、藥理運動、藥浴等文化業態展示。園區以農業為本底,在文化體驗、材料運用、氛圍營造、景建空間密切融合。
市民在天府綠道騎行
在蜀道通衢園,最有名的就屬「起風的院子」的建築。沿着一條形如紅色飄帶的棧道,就能走上該建築的屋頂,仿若飛檐走壁。而這正是蜀道通衢園「穿越回古蜀道」主題的一個縮影。「起風的院子」靈感來自一張被吹起的白紙,建築屋頂曲面似風吹過的痕跡。站在「起風的院子」屋頂的棧道上,大半個蜀道通衢園盡收眼底。運動場、酒店、溫泉、中醫康養等老少皆宜的項目盡在園中。
在主體建築的一側,是綿延數里的天府騎行綠道和蜀道通衢農業示範區。綠道跨線橋、地鐵5號線(高架)從農田及公園縱穿而過,成為連結城市、公園、農田的媒介,使這三者有機融合在同一個場景中,公園的功能組團與農田形成林盤的空間特徵,以一級綠道串聯,體現出「蜀道精神」的融合,實現從「蜀道」到「綠道」,融匯古今的「一次蛻變」。
記者在採訪時,偶遇喜歡騎行的市民周女士。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周女士表示,環城生態公園的修建,自己感覺生活在成都幸福感爆棚。「我已經兩次打卡完成環城生態公園100公里綠道騎行。」周女士說,騎行在綠道上,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風景,可以欣賞青龍湖的碧水清波、玉石濕地毛茸茸的粉黛、中和濕地的小白房,還可以去錦城湖看一場日落……
市民在綠道露營
然而像蜀道通衢園、郫都親子牧場這樣的特色生態園在成都還有很多。過去20年間,依託繞城高速,成都市規劃建設了橫跨12個行政區的環城生態區。位於其中的一級綠道總里程約100公里,串聯起桂溪生態公園、青龍湖公園、錦城湖等19個特色生態公園。如今,環城生態區像一條「生態項鍊」鑲嵌在成都平原上,公園、綠道、湖泊、農田如四顆寶石點綴其中。
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二十年來,成都市在環城生態區堅定不移地推進建設管控、拆遷拆違、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着力構建中心城區的生態屏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20年,變的是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不變的是一以貫之的規劃藍圖。
「未來五年,隨着環城生態公園內10萬畝景觀化、都市化、現代化農田和30個特色園陸續完成,美好生活新空間還將持續湧現。」在這一新的發展時期,環城生態區作為支撐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的重要載體,將統籌兼顧生態保護與休閒遊憩。一方面將繼續強化自然生境維育保護,實現山水林田湖草與城市的相融與共存;另一方面,適度承載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依託環城生態區內的建設用地植入文商旅體多元體驗,引導綠色生活方式,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記者 郭代勤)
頂圖:郫都區親子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