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至5月4日,2025廣州南沙國際網球挑戰賽將在南沙國際網球中心舉行,這是南沙連續第三年迎來ATP挑戰賽,屆時將有超過65名世界級球員參賽。
2024年的南沙,網球熱度席捲全城。新年伊始,ITF國際青少年網球巡迴賽(J60)與全國青少年網球積分排名賽率先點燃戰火;廣州市第十九屆青少年運動會網球比賽中,南沙隊以6金5銀4銅的絕對優勢登頂金牌榜與獎牌榜,團體總分刷新歷史紀錄。下半年,南沙還將迎來2025年第十五屆全運會網球群眾組賽事,並全力申辦WTA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持續夯實「灣區網球之都」的根基。
頂級賽事「全滿貫」:硬核實力支撐灣區標桿
過去一年,南沙區承辦了ATP、WTA、ITF旗下共29項國際國內賽事,實現三大國際網球組織賽事「全滿貫」。 這一成就的背後,是南沙以「國際體育名城」為目標的長遠布局。通過引進ATP挑戰賽、WTA女子公開賽等頂級IP,南沙構建了「競技體育+全民健身+產業聯動」的創新模式,成為大灣區文體融合發展的標桿。
硬件升級是核心保障。2024年,南沙體育館完成智慧化改造,引入綠色節能技術;南沙國際網球中心擴建後擁有27片標準球場,包括6片新增室外硬地球場、3片室內硬地場,以及大灣區獨有的4片風雨紅土場和2片室外紅土場。稀缺的紅土資源搭配專業維護團隊,吸引了國內外職業球員駐訓。廣州南泰文化體育發展有限公司透露,南沙國際網球基地建設已提上日程,未來將打造國際一流訓練與賽事中心。
從職業到全民:網球運動「破圈」生長
職業賽事的輻射力直接推動群眾參與。2024年,中國網球運動人口突破2381萬,市場規模達367.5億元;南沙區內網球培訓學員數量同比激增58.48%,低齡學員佔比超四成。通過「網球進校園」計劃,全區設立30個訓練基地網點學校,並與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共建職業梯隊,形成「賽事引領—青訓孵化—大眾普及」的完整生態鏈。
職業化培訓體系同樣亮眼:鈞泰國際網球學院引入西班牙訓練模式,聘請歐洲職業教練與前國手組成複合型團隊,為青少年提供國際化培養平台。成果斐然——2024年,南沙註冊隊員斬獲全國冠軍5人12人次,並在省、市青少年錦標賽中貢獻超半數獎牌。
賽事經濟:流量變現的「南沙模式」
2024年廣網賽事票房較2023年增長超3倍,半決賽與決賽門票提前48小時售罄,吸引1.2萬名球迷現場觀賽。 奧運冠軍鄭欽文掀起的網球熱持續發酵,南沙趁勢推出廣網20周年吉祥物、紀念衫等文創產品,帶動球場內消費暴增300%。賽事期間,周邊酒店入住率提升10%,商圈客流量增長20%,直接經濟效益突破2億元。
港澳融合成為獨特風景。 2024年,超千名香港球友組團赴南沙體驗紅土場,其中「雞煲網球隊」負責人Gloria直言:「這裏場地專業、消費性價比高,打完球還能逛商圈,完美契合『北上』需求。」南沙國際網球中心更被授予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網球基地,每年接待港澳球員冬季集訓,成為灣區體育交流的「黃金紐帶」。此外,澳門網球愛好者也頻繁組隊赴南沙交流,南沙大酒店的網球場日常預訂中,港澳同胞佔比逐年攀升。
「體育+」戰略:激活城市發展新引擎
南沙以網球為支點,撬動「體育+文旅+商業」多元融合。2024年,蕉門河商圈舉辦斯諾克公開賽、龍舟大賽等活動,實現「賽事流量」與「消費增量」雙贏;半程馬拉松期間,區內酒店入住率達84.11%,郵輪母港等商圈消費增長30%,印證「體育+」的強勁帶動力。
目前,南沙公共體育設施覆蓋率達100%,體育場地總面積達407.8萬平方米。 除網球外,足球、籃球、高爾夫等運動同步振興,全年舉辦賽事超百場,真正實現「月月有大賽、周周有活動」。
未來展望:全運會開啟新篇章
隨着2025年全運會臨近,南沙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5月,「圖南杯」廣州大學生系列賽將聚焦網球、足球、羽毛球三大項目,其中網球賽首次登陸紅土場;國際帆船賽等水上項目也在規劃中,借力濱海優勢打造「水陸雙驅」的體育名片。南沙區文廣旅體局表示,未來將以賽事為媒,加速國際化進程,為灣區文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南沙,正以網球為筆,書寫灣區體育強區的輝煌篇章。(記者 賴小青 通訊員 穗南宣 圖片來源:南泰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