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以228億美元向美國貝萊德財團拋售全球港口遭痛批。在原定的協議簽約日(4月2日)來臨前夕,長和方面突然放出「暫緩交易」的消息,後續事態發展備受關注。香港各界亦繼續關注長和港口交易,表示支持國家依法審查。
香港青年會:評出售巴拿馬港口的深層影響
香港長和實業集團擬將旗下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資產,以228億美元出售給美國貝萊德財團的交易,近期引發了社會的熱切關注與討論。此案不僅涉及商業利益的博弈,更觸發了對於國家戰略安全、中美地緣政治及企業社會責任等重要議題的思考,一場看似簡單交易背後,藴藏深層的風險。
一、戰略安全隱患:關鍵航道控制權的流失
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貿易的重要樞紐,中國約21%的海運貿易依賴此航道。長和集團擁有的克里斯托瓦爾港和巴爾博亞港作為運河兩端的核心樞紐,近期美方已表示會對中國航運施加壓力,一旦美資接手,很大機會對中國船隻施加天價收費,包括150萬美元的停泊港口費用。幸好中國政府已指出此交易涉及「重大國家利益」及「反壟斷法」,並啟動了必要的審查,以防止關鍵基礎設施淪為他國的工具。這不僅是對國家安全的保護,也是對未來經濟穩定與發展的負責任表現。
二、商業邏輯與社會責任的平衡
長和自稱「商家」,強調「利潤至上」「在商言商」。然而,商業行為也需要考量社會責任。在過去的事業中,長和負責人無疑為香港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比如他在基建、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投資,對民生改善具有積極作用。然而,當一家對社會極其有影響力的企業,在關鍵時候若缺乏對國家利益的考量,將為國家與社會帶來重大衝擊,造成無可挽救的結果。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企業家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更應該考慮他們的決策對社會和國家的長遠影響。
三、監管信號與政策應對
中國政府已針對該交易採取了多重措施,包括法律審查和市場監管,強調維護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這些舉措在保護國家利益的同時,也為企業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企業的發展應與國家的戰略需求相一致。政府的這些行動不僅是在保護國家利益,也是對企業家一種期望,激勵他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能關注社會與國家的共同未來。
四、啟示與呼籲:企業與國家的協同發展
長和出售港口的事件,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契機。在全球化退潮與地緣衝突加劇的今天,企業應超越短期利潤的計算,將自身發展與國家戰略相結合。在面對如此關鍵的交易時,期待商家能在保護自身利益的同時,更加關注國家的長遠利益和社會責任。
對於企業家來說,這起事件更是一個重要的提醒:在全球商業競爭中,保持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不僅能增強企業的社會形象,更能在國家面對外部挑戰時,形成強有力的支持。未來的企業發展應與國家利益相輔相成,而非背道而馳。當企業在國際舞台上獲得成功時,也應時刻不忘回饋社會,促進公益,這將有助於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福祉的共贏。企業家與國家的良性互動,能讓中國在國際市場中更具競爭力。共同應對外部挑戰、促進內部穩定與發展,將是未來路上的重要課題。唯有堅守民族大義,兼顧商業利益,才能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維護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實現國家強與企業強的良性循環,有「國」才有「家」。
香港四川社團總會:堅定支持中央政府依法審查長和港口資產交易 呼籲相關交易方應以國家安全為重
2025年4月3日,香港四川社團總會發文,堅定支持中央政府依法審查長和港口資產交易,呼籲相關交易方應以國家安全為重。全文如下:
近日長江和記實業公布一項涉及全球港口業務的重大資產出售計劃,擬將旗下和記港口集團80%股權及巴拿馬運河兩端關鍵港口的控股權,轉讓予由貝萊德等組成的財團,交易標的涵蓋全球包括23個國家包括兩個巴拿馬運河港口等業務在內的43個港口。此舉引發國內及香港各界高度關注,認為交易涉及關鍵國際物流節點的戰略轉移,及威脅國家經濟安全與全球供應鏈穩定。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近日表示,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香港四川社團總會堅定支持中央政府依法審查此項交易,並呼籲相關交易方應以國家安全為重,立即中止潛在危害主權利益的商業決策。
國際反壟斷審查早有先例 域外管轄權行使具法理正當性
美國近年多次試圖加強對巴拿馬運河控制,3月美方表示為了進一步強化和巴拿馬的軍事合作,美軍將派出直升機以及運輸機,與巴拿馬安全部,在3月底至4月中旬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預計4月訪問巴拿馬,並且與巴拿馬總統穆里諾討論運河區域安全議題,以及擴大兩國軍事合作。在當前背景下,從國家安全層面而言,若關鍵港口落入美資主導財團之手,將嚴重削弱中國應對地緣危機的緩衝能力。由此證明戰略資產交易必須經國家安全評估,以法律為框架明確企業的責任邊界。 反壟斷法的域外適用並非中國獨創,而是國際通行的法治實踐。主權國家基於各方面考慮對跨境交易實施審查已成國際慣例,中國政府運用反壟斷審查機制並非先例。美國早於1945年在「美國訴美國鋁公司案」中確立「效果原則」,發生在美國境外且與美國反托拉斯法的精神相抵觸的行為,不管行為者的國籍,也不管行為的地點,只要該行為對美國市場能夠產生限制競爭的影響,美國法院就有管轄權;日本《獨佔禁止法》第15條,明確將境外企業在日營收超200億日圓的併購案納入審查;剛剛上周法國反壟斷監管機構對蘋果公司處以1.5億歐元罰款。中國依法對境外交易實施域外管轄權,是基於維護境內市場競爭秩序的合理舉措。此類審查既符合國際慣例,更是主權國家保障經濟安全的必要手段。此次長和交易雖不涉及境內港口,但巴拿馬運河作為全球貿易咽喉,其控制權轉移可能通過供應鏈傳導效應抬高中國進出口成本,進而觸發《反壟斷法》第二條關於「境外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條件;消費者權益層面,巴拿馬運河佔中國對美貿易海運量的顯著比重,港口費率波動可能直接導致國內製造業成本上升,最終轉嫁至終端消費市場。中國政府依法評估長和交易,正是踐行負責任大國的法治擔當。
中央力挺民營經濟 發展前景廣闊 但須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準繩
中央政府近期密集釋放支持民營經濟信號,習近平主席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從2月17日在京舉行民營企業座談會,到3月28日在京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無不體現中央對民營企業支持政策的連貫性、一致性,讓企業吃下安心謀發展的「定心丸」,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但企業發展不能忘記的前提依然是國家安全紅線。長和集團作為深度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港資企業,更應牢記「一國兩制」初心——從早年投資深圳集裝箱碼頭,到參與「一帶一路」沿線港口建設,其發展歷程與國家戰略密不可分。如今在美國加緊對華科技封鎖、物流遏制的關鍵時刻,任何可能削弱中國戰略自主性的商業行為,都應主動拒絕。這次長和事件為全體社會帶來深刻的一課:「在商不只言商」,企業國際化絕非「去政治化」的真空操作,而是需要在商道與國道之間明白輕重攸關的重要前提。
維護香港繁榮穩定 需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者治港」
目前社會上也有一些針對市場監管總局介入審查引發的雜音,我們必須正本清源:國家安全審查機制與「一國兩制」原則非但不存在矛盾,反而是鞏固香港獨特優勢的制度保障。某些外國評論將正當法律程序污名化為「破壞營商環境」,實質是企圖製造「兩制」對抗「一國」的話術陷阱。香港的獨特地位源於背靠祖國的獨特優勢,只有築牢國家安全防線,才能為企業提供可預期的法治環境。當前正值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工商界更應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在參與國際商業行為時築牢風險防火牆,這才是對香港長遠利益的真誠守護,才是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者治港」。
國之大者安為先,商之遠者義為本。當今世界百年變局風高浪急,任何涉及戰略資源的商業決策,都需置於維護主權安全的標尺下嚴肅衡量。香港企業從改革開放的時代機遇中壯大,更應深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若國家核心利益受損,香港的繁榮穩定必成無源之水。我們堅信唯有將民族大義置於私利之上、以全局眼光看待自身發展,香港才能在波譎雲詭的國際變局中立穩腳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盡己所能的歷史貢獻。
香港島青年聯會主席胡志禧:身體力行的愛國表范
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長和」出售其包括巴拿馬運河在內的多個港口業務,引發社會對其商業邏輯與國家責任的熱議。有網民從商業角度考量,認為長和作為一間上市公司,出售資產釋放資金,從而實現更高的資本回報率,實在無可厚非。但不少專家學者卻作出更宏觀的分析,畢竟巴拿馬運河的地理與戰略重要性不容忽視。港口不僅具有經濟價值,更是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珍貴資產。一旦出售給其他國際競爭者,可能會削弱國家在全球物流與貿易中的競爭力,甚至影響國家的長遠戰略利益。長和作為一家由華人創辦、在香港成長壯大的企業,其發展離不開香港的基礎優勢及國家經濟的支持。在管理學上也有權責平衡的理論,長和過去多年來享受了國家和香港經濟發展帶來的碩果,理應對香港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尤其是在涉及國家利益的問題上,更應體現出「愛國商人」的擔當。
為民敬仰的「愛國商人」霍英東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不顧風險,向國內捐贈大量建築材料,支持國家基礎建設,尤其在物資匱乏的時候,仍積極協助內地解決困難。在改革開放初期,霍英東先生在廣州開設第一所對普通市民開放的五星級白天鵝賓館,供國家接待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美國前總統尼克遜等4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高官。在80年代末,霍英東先生看中南沙作為「珠江以西城市與香港及海外聯繫的理想樞紐」的特殊價值,傾盡心血開發建設南沙,至今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合作區。霍英東先生的愛國情操,不僅局限於巨額的捐款,更在於身體力行的表彰。
說回長和出售港口的行為,在面對處理國家戰略資產的問題上,任何企業必須慎重考慮所任的商業決定對社會與國家產生的影響。「愛國商人」不僅是商業領袖,更應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者。長和創辦人李嘉誠先生向來是香港企業家的典範,靈活的商業頭腦及高瞻遠矚的目光堪稱教材級的範例。希望他能將企業的長遠發發展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為香港的企業家延續「愛國商人」的榜樣。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常務副主席施維雄:商人或企業踐行家國情懷是基本素養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針對長江和記與貝萊德擬簽署協議讓巴拿馬港口交易敲實一事,依法啟動反壟斷審查,從而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對此,本人贊同,更期望內地執行的大陸法系和香港特區奉行的海洋法系,在依法處置涉外事宜的過程中積累相關的公正、對接、融合、維權等經驗。
首先,「依法依規處置」是最理性、最能維護各方公共權益、最能保障市場公平競爭的唯一路徑。
不久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對長和港口事件發表三項意見時表示,特區政府重視關切;要求外國政府為各地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環境,反對威逼利誘;強調任何交易必須符合法律和規則要求。不久後,國家相關部門表達類似觀點,體現了從國家層面到香港特區,均高度重視法治、維護公平根本的決心和行動。
其次,無論商人或企業,踐行家國情懷是基本素養,絕非苛刻要求。
作為香港福建社團聯會負責人之一、來自福建晉江並扎根香江、改革開放後為改變國家面貌而赴內地打拼製造業的本人,在思考長和港口事件期間重溫了晉江同鄉——陳嘉庚先賢的事跡,更因其德行和智慧而陷入沉思。
陳嘉庚的家國情懷和實踐,既有「家」,也有「國」,更有組合而成的「家國」。在新加坡法律規定「父債無需子還」的時期,陳嘉庚自願還債,此為「家」。教育凋敝導致祖國積貧積弱,陳嘉庚為國創辦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完整現代教育體系,更建立師範、航海等有針對性、培育急需專才的專門學校,此為「國」。抗日戰爭爆發,陳嘉庚散盡家財,並成功號召南洋華僑捐資支持國家抵禦外敵;同時,滇緬公路是極少數剩餘的可為國家輸送物資,危險程度卻遠勝於蜀道難的「大動脈」,陳嘉庚有效發動華僑舍小家為國「輸血」,組成「南洋機工」壯烈隊伍,此為「家國」。
每位取得一定成就的商人,乃至背後的企業,都是在特定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下而取得相應的豐碩成果,也自知若條件稍有缺少、時間或早或晚片刻,都不可能名成利就;對此更應自知,有利有力者更應貢獻更大作為。
商人和企業背負的社會責任,包括了就業崗位及薪金、員工家庭福利、稅收貢獻國家強盛民生福祉、上下游合作夥伴生計、合情合理慈善支出等等。單純以利潤去「論英雄」,去判斷簡單且形而上的「合理性」,甚至閉着眼睛只講利益套現而躲避家國情懷……恐怕也是很難說得過去的可笑之事。
總而言之,在顯而易見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強者面對家國情懷卻跳脫,後果顯而易見——小則難免遭遇市場不公和脅迫;往大處說,若太多人秉持踐行「有家無國」的所謂利己思維,一旦面對「海嘯」災難及不測,屆時也就沒有強大的力量去為你遮擋破解。可見,把家國情懷刻入DNA,絕非苛責。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林潞:企業應先從國家民族角度考慮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將依法審查有關長和擬售巴拿馬港口交易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林潞委員回應表示,港口基建屬於關鍵基礎設施,事涉國家安全與戰略利益,稍一不慎都可能會長遠地影響國家發展和戰略布局,國家有關部門依法監管相關交易是有理有據、有法可依的舉措,我們完全支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進行相關審查。
林潞又稱,社會各界普遍期望大型企業在做任何重大商業決定之前,都能夠先從國家民族的角度考慮,積極配合國家對外經貿發展部署,慎重處理有可能影響國家利益的商業活動及交易。
全國政協委員、亞州青年弦樂團藝術總監姚珏:堅持「愛國者治港」需落實在行動
最近一單港口交易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說明交易不是單純的商業範疇,而是事關國際政治角力,特別影響國家利益和長遠發展的大事。因此非常支持國家有關部門依法對此交易進行審查。當前世界遭遇百年未遇之大變局,香港浴火重生,每個企業和個人更應該明白當前國家安全關係重大,堅持「愛國者治港」需要實實在在地落實在行動。地緣政治比以往都要複雜,西方的打壓也使企業更需要堅持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更多的做溝通、想辦法、聚人氣,才能迎難而上,得到更長遠的發展。在香港特區只有堅持「一國」之根才能發揮好「兩制」之利,也才能得到更多的國際尊重。這和我常提的堅持中華文化之根,賦予時代之新,到國際上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道理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