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財通AH】自營給力!逾七成券商去年淨利增長

【財通AH】自營給力!逾七成券商去年淨利增長

責任編輯:王錦坤 2025-04-01 10:59:13 來源:深圳商報

 上市公司年報密集披露。截至3月31日,已有23家券商披露了年報,其中逾七成公司去年淨利潤同比增長。從財報來看,自營業務表現成為券商業績分化的關鍵點。

 從營收和淨利潤來看,去年中信證券以637.89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營業收入和217.04億元的歸母淨利潤,繼續穩居行業「雙料」冠軍,展現出其作為券商龍頭的強勁實力。與此同時,歸母淨利潤超過百億的券商隊伍擴容至5家,除了中信證券外,還包括華泰證券(153.51億元)、國泰君安(130.24億元)、招商證券(103.86億元)和中國銀河(100.31億元)。由此不難看出,頭部券商的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行業的集中度在提升。

 中小券商方面,部分券商去年業績高速增長,成為行業的黑馬。其中,華林證券去年歸母淨利潤為3.5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014.54%,紅塔證券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44.66%,達到7.64億元。也有少數券商去年淨利潤下滑,如中泰證券、光大證券、信達證券等。

 經紀業務方面,已公布業績的九成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實現增長。其中,中信證券以超過百億的經紀業務收入位居第一,國泰君安以78.43億元的收入排名第二。投行業務方面,由於去年IPO規模驟減,券商投行收入普遍下滑。其中,中信建投去年投行收入同比大降近五成。在資管業務方面,頭部效應進一步加劇,中信證券以105.06億元的收入位居第一,廣發證券則以68.85億元的收入排名第二。

 去年9月下旬,A股在各項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大幅反彈,市場交投持續活躍,這也提振了券商自營業務。總體來看,自營業務成為驅動各家券商業績回暖的重要動力。

 如果按照「自營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對聯營/合營企業投資收益」的口徑計算,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位列市場前三。其中,中信證券去年自營業務收入以263.45億元排名第一,國泰君安、華泰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47.69億元、145.0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投資業務收入在大型券商各業務板塊中占據重要位置。如中信證券去年的證券投資業務已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占總收入比例約為38%。

 記者注意到,部分券商自營業務大增導致業績大增。如華林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去年扭虧為盈,從2023年的-0.12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3.87億元。此外,紅塔證券、南京證券、廣發證券、東方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均同比翻倍。

 部分去年淨利降幅較大的券商,投資業務不佳成了拖累業績的重要原因。如中泰證券在年報中表示,出現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本期子公司投資業務收入下降等。

 多家券商均在年報中稱自營投資業務對於業績的貢獻。如南京證券表示,公司自營業務在債券市場表現強勢、權益市場先抑後揚的背景下,疊加上年同期低基數,實現了較快增長,成為公司全年經營業績的壓艙石。公司通過優化投資組合、加強風險管理等措施,確保了自營業務的穩健發展。

 對於券商業績,山西證券非銀金融團隊認為,從業績預告的披露情況來看,多數證券公司2024年業績實現增長。同時,在相關政策引領下,市場表現逐步企穩,2024年四季度及2025年一季度的日均交易額及市場風險偏好顯著提升,各項業務顯著受益,帶動證券行業業績向好。

責任編輯:王錦坤 【財通AH】自營給力!逾七成券商去年淨利增長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