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的科研團隊今日(17日)公布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名為Chchd10的線粒體蛋白可作為平衡脂肪組織的新型調節因子,為肥胖及相關代謝疾病的管理提供新見解。
研究團隊利用高脂飲食測試正常小鼠和缺乏Chchd10的小鼠,發現前者接受高脂飲食後,負責儲存能量與調節新陳代謝的白色脂肪組織中,Chchd10水平顯著降低,會加速小鼠皮下脂肪生成,導致小鼠能在短期高脂飲食期間儲存更多能量。
此外,缺乏Chchd10會令內臟脂肪組織中增加一種稱為GSTA4的蛋白質,有助清除有害脂質過氧化產物,防止長期高脂飲食後出現蛋白質羰基化,引致細胞功能障礙。在機制上,Chchd10下調會激活NRF2 訊號通路,促進皮下脂肪生成和GSTA4表達。接受高脂飲食的小鼠在變胖過程中,敲除脂肪組織中Chchd10能顯著減弱內臟脂肪量增加,證明調控Chchd10水平可成為治療肥胖潛在的治療策略。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何麗莊認為,研究有助了解脂肪組織的調整機制及其對肥胖管理的影響。針對Chchd10與其相關途徑研究,長遠可開發新治療策略來治療飲食引起之肥胖問題,改善代謝健康,同時揭示Chchd10對特定脂肪組織的代謝功能障礙有個性化干預的潛力。
頂圖:專注於肥胖及相關代謝疾病的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