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正在舉行。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會長林龍安就「創新跨境易貨結算模式,推動大宗商品與中國產能『走出去』」提出建議。
林龍安表示,隨着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際貿易面臨着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在傳統跨境貿易結算體系中,匯率波動、外匯管制等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的經濟體在國際支付中遭遇困境,嚴重製約了它們的貿易流通。這種局限性特別是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更加明顯,同時也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匯率風險和成本壓力。
林龍安指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和大宗商品進口國,推動以人民幣定價的工業製品與全球大宗商品進行易貨,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提升定價權,是提升中國在全球經濟中話語權的重要途徑。
林龍安說,為應對當前全球大宗商品結算中的挑戰,推動人民幣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中的應用,建議建設數碼化跨境易貨平台,利用新型易貨貿易的創新模式,促進人民幣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使用,同時推動中國產能「走出去」,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具體建議如下:
一、建設數碼化跨境易貨平台
數碼化跨境易貨平台通過商品與服務的直接交換,打破了傳統貨幣結算方式中的匯率波動和外匯管制等制約。平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實現交易的透明、安全和高效,解決傳統跨境支付體系中的諸多問題。建議支持大灣區進出口行業商會等國際貿易服務平台在香港設立「國際易貨中心」,開展市場化的國際易貨貿易試點,藉助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樞紐的優勢,推動跨境易貨結算平台的示範建設。
香港不僅具備國際化的金融環境,還具有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創新的優勢。在香港設立國際易貨中心,結合港元穩定幣、數字人民幣等新型支付工具,平台可以提供更加高效、低風險的結算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的國際結算渠道。
二、深港合作,推動前海國際易貨數碼化服務平台建設
建議支持大灣區進出口行業商會在前海自貿區設立「深港國際易貨數碼化服務平台」,通過深港兩地優勢的結合,打造全國自貿區與國際貿易合作的示範模式。通過在前海建立數碼化易貨平台,可以為大宗商品和中國產能「走出去」提供新的結算解決方案,同時提升人民幣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中的話語權。
三、推動香港與內地產業帶城市的雙向易貨機制
香港作為全球離岸金融中心,可以與內地的產業帶城市通過開通雙向易貨機制,打通內地與國際市場之間的貿易結算通道。通過設立專門的易貨交易代碼,簡化通關流程,提升跨境貿易的效率。結合港元穩定幣、數字人民幣等支付工具,提供透明、安全、低成本的結算方式,進一步促進兩地之間的貿易流通,充分利用大灣區進出口行業商會平台。
透過雙向易貨機制促進中國產能「走出去」,並推動人民幣在內地與國際市場之間的應用,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加穩定和低成本的跨境結算服務。通過這一機制,可以進一步促進「一帶一路」國家與中國的產業合作,推動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發揮更大影響力。
四、推動人民幣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應用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推動人民幣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使用,能夠有效降低匯率風險,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採購中的議價能力。跨境易貨平台將為人民幣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應用提供實際支持,逐步將人民幣推向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中心。
林龍安表示,數碼化跨境易貨平台為破解全球大宗商品結算難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促進中國產能「走出去」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通過在香港設立「國際易貨中心」並結合前海自貿區的政策優勢,充分利用大灣區進出口行業商會平台,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和中國產能輸出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結算模式。通過這一創新路徑,可以為全球貿易提供更加穩定、高效、低風險的結算解決方案。(新華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