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經濟觀察∣中國海洋能發電:夢想已點亮現實

經濟觀察∣中國海洋能發電:夢想已點亮現實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5-02-25 11:03:50 來源:中新社

 利用波浪能實現海上設備供電、全球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穩定運行......中國利用海洋能發電技術已經取得成功,並着力推動海洋能規模化利用,以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

 海洋能發電技術進步迅速

 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秀山鄉的LHD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是全球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2016年,LHD潮流能發電站第一代機組「僑聯號」成功發電併入國家電網。2022年4月,LHD第四代兆瓦級「奮進號」機組正式併網運行。

 「這是中國首台兆瓦級潮流能發電機組。」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裁陳歷日前在該電站現場對中新社記者說,截至目前,LHD海洋潮流能電站已連續運行超過91個月,連續穩定運行時間國際領先。

 「第四代『奮進號』機組投運後,潮流能發電成本大幅下降,大大推動了潮流能發電產業化進程。」陳歷說。

 海洋能是重要的綠色可再生能源,包括潮差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等。「中國海洋能資源豐富,海域廣、岸線長、島嶼眾多,具備規模化開發利用海洋能的優越條件。」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主任彭偉認為,隨着海洋能資源開發利用及產業進一步發展,可有效促進海洋裝備製造、交通運輸、海洋工程、電力配送等一大批上下游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不僅可為沿海地區能源結構調整提供補充,還可為當地海洋產業升級提供新動能,對助力「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中國海洋能發電技術進步迅速。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牽頭承擔的「舟山潮流能示範工程建設」項目建成了國內首個具備公共測試和示範功能的公益性開放型國家級潮流能綜合試驗場,為中國潮流能規模化利用累積了寶貴的工程經驗。

 中國波浪能利用也取得新突破,在海島能源保障、深水養殖、海上設備供電等多個領域開展了示範應用,創造多項「全球首次」。2023年,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1兆瓦「南鯤號」漂浮式波浪能平台成功併入海島電網。

 中國海洋能正處於向規模化產業化邁進最關鍵的階段,與發展自身要求相比,中國海洋能基礎研究相對薄弱,創新研發不足,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部分關鍵核心技術亟待突破,裝備可靠性和經濟性有待加強,亟需迭代升級。

 加快推動海洋能規模化利用

 為推動海洋能規模化利用,彭偉說,自然資源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海洋能規模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海洋能前沿技術研究,突破規模化關鍵核心技術,加快裝備研製應用,搭建海洋能創新服務平台,支持企業強鏈補鏈,加快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為海洋能規模化利用提供堅實的技術裝備支持和保障。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楊定華表示,中國海洋能資源儲量豐富,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從建設海洋強國角度看,中國海洋能規模化利用和創新引領方面仍有很大上升空間。

 聚焦海洋能規模化利用,《關於推動海洋能規模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到2030年,海洋能裝機規模達到40萬千瓦,建成一批海島多能互補電力系統和海洋能規模化示範工程,海洋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豐富,形成系列高效、穩定、經濟的海洋能技術裝備產品,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技術研發能力和全球競爭力的海洋能規模化開發利用企業。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潘慧敏24日對記者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穩妥推進海洋能示範化開發,探索海洋能在海島多能互補電力系統的推廣應用。

 規模化是推動海洋能開發成本下降的最有效路徑。「預計研發至第七代LHD機組下海,潮流能度電成本有望降至0.3元人民幣/千瓦時。」陳歷表示,屆時,該項目將為人類增加一種由中國原始研發的便宜的海洋清潔能源。(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責任編輯:程向明 經濟觀察∣中國海洋能發電:夢想已點亮現實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