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無紙化料於明年初實施。證監會諮詢文件建議,就散戶在過戶處開設無紙化證券發行人(USI)設施、證券「去實物化」、以及就證券實設無紙化後的轉讓及登記費用,作出收費建議。諮詢期為兩個月至今年4月23日截止,證監會稱,提出相關收費設限旨在保障投資者。
目前,部分投資者是以實物形式持有股票。日後證券無紙化制度實施後,投資者若要自行管理手上股票,須在過戶處開設USI設施。因此,證監會建議,開設每個USI費用最多為50元,僅適用於個人名義投持有股票的,券商不受影響。證監會發言人表示,相信日後投資者若開設USI設施,會較其他方式持有股票享有較低費用。
因應明年證券無紙化制度實施,證監會建議,若持有實物股票的投資者要「去實物化」,最低收費為20元,而每分所有權文書的收費為5元。換言之,在「去實物化」時,持有4張或以下實物股票劃一收費為20元;持有5張以上實物股票的收費為每張5元,即25元或以上。
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據粗略估算,目前約有數十萬名實體(包括個人投資者、團體及公司)以實物形式持有股票。若以股份市值計算,約有40%的股票是以實物形式持有,餘下60%由中央結算系統(CCASS)持有。
發言人續稱,日後港股實施無紙化後,若投資者要在CCASS存倉,必須「去實物化」。不過,投資者仍可實物持有股票,監管機構目前未有時間表,強制持有實物股票的投資者無紙化。
至於證券無紙化後的股票轉讓及登記費用,證監會建議,轉讓費用最低為20元,並不應超過成交額的0.02%,即成交價為10萬元或以下劃一收費20元;10萬以上則按價值0.02%計算收費。
待明年初實行證券無紙化,於制度生效後5年內(即最遲約2030年),證監會會將香港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分批過渡至新制度,涵蓋內地、香港、百慕達及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公司的股份,涉及90%香港上市公司。註冊地為英國的股票,包括滙豐控股(005)、渣打集團(2888)及保誠(2378)等則未有納入在內。
證監會發言人又強調,相比實物股票交收需時10個以上工作天,無紙化制度以電子形式交收可於一天內完成,相信證券無紙化有助港股基建現代化,減省人手程序並提升競爭力。(記者 鄺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