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25深港馬拉松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田徑(馬拉松)測試賽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2月23日2025深港馬拉松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田徑(馬拉松)測試賽即將在深港兩地舉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全國運動會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鄺兵,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何建輝,南山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莫士龍介紹賽事籌備情況,並回答記者問。
全運契機下的深港融合
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辦。這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是國家賦予大灣區的重大任務,更是大灣區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鄺兵介紹說,十五運會田徑(馬拉松)項目布局深圳,作為十五運會創新競賽組織方式的兩大賽事之一,比賽路線選取深圳灣口岸通關串聯深港兩地,充分發揮十五運會在推動區域一體化、粵港澳融合發展、增強國民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社會關注程度高,意義影響深遠。
深港馬拉松賽作為十五運會田徑(馬拉松)項目的重要測試賽,其意義遠超一場普通體育賽事。該賽事是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境馬拉松賽的測試賽,開全運會歷史先河。賽事首次跑進香港,首次實現粵港共同辦賽,深圳灣大橋也首次成為比賽賽道,深港兩地打通粵港賽事銜接機制,也開啟了兩個都市在體育合作與交流方面的全新篇章。
賽道途經深圳南山區、前海自貿區和香港元朗區,將深圳與香港通過深圳灣口岸緊密相連,不僅是一次體育競技的跨越,更是對「一國兩制」下深港融合發展的生動詮釋。
2025深港馬拉松路線圖
科技賦能賽事體驗
何建輝在發布會上表示,此次深港馬拉松賽在籌備過程中展現出諸多創新亮點,將為參賽者和觀眾帶來獨特的體驗。
首先,在競賽組織方式上,實現了重大創新。十五運會深圳賽區執委會與香港全運會統籌辦緊密合作,建立了「深圳賽區執委會+香港全運會統籌辦」的聯合指揮體系,涵蓋競賽、安保、醫療、交通等各個層面的聯絡協調機制,實現了跨境事務的無縫銜接和綜合保障的高效協同,首次實行兩地裁判員分段負責機制和安保醫療接續保障機制,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粵港共同辦賽。這種跨區域全方位保障的辦賽模式,為粵港澳三地體育賽事互聯互通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未來體育灣區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智慧科技應用方面,賽事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優勢。賽事全程採用人臉識別技術、車輛在途監管和實時定位等數字化技術全程跟蹤人員和車輛軌跡,對賽事人員和賽事車輛實施全過程、全流程的管控,同時通過無人機跟拍、賽事直播等技術對賽事進行實時掌握,開展賽事管理和應急指揮。
在口岸通關環節,創新採用「人臉識別+手環定位+計時計分」三重核驗防控機制,實現了人、車、物「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的口岸無感智慧通關,大大提高了通關效率,保障了參賽選手能夠快速進入比賽狀態。
在賽事指揮和執裁過程中,賽事指揮平台實現全程實時可視化監控,為賽事高效運行、決策優化和人員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色線路領略大灣區城市風光
線路規劃也是本次賽事的一大亮點。比賽路線精心設計,以深圳灣大橋為紐帶,跨越深圳、香港兩地,全程42.195公里,其中香港段21.841公里、深圳段20.354公里,起點和終點均設在深圳灣體育中心。
深圳段位於南山區和前海,香港段位於元朗區。賽道首次利用深圳灣大橋作為賽道,跨越深圳灣,串聯起深圳國家高新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圳城市核心區、香港自然生態區,形成「一灣五區」的獨特路跑場景。
選手們在比賽過程中,不僅能全力挑戰自我,還能領略到深圳福田紅樹林保護區、香港米鋪自然保護區等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大灣區獨特的城市魅力和生態之美。
平衡賽事與民生需求
深港兩地有關部門經過反覆磋商,深圳賽區對通關疏導和賽事交通疏導進行了部署。此外,還對賽道管理進行動態優化,根據運動員行進速度和時間節點,實時調整交通管控範圍,減少對市民跨境出行和日常生活的干擾。
南山區作為本次賽事主場之一,承擔着重要的保障任務。莫士龍介紹說,為減輕賽事對市民出行的影響,南山區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舉措。
在交通保障方面,特別優化道路管控措施,對賽道路段實行分段滾動解封,最大限度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
在應急服務方面,設置車輛應急通行路口,同時設置醫療急救綠色通道,由交警鐵騎與救護車實行一對一捆綁作業,確保醫療、消防等急救車輛正常通行。此外,安排大學生志願者、社區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引導、疏散市民出行。
在宣傳引導方面,計劃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發布交通管制信息。線上聯動「深圳發布」「創新南山」等平台發布信息,通過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實時更新道路動態;線下深入到沿線小區、商圈、港口等場所做好宣傳解釋,廣泛張貼安民告示,提供出行(繞行)建議,引導市民提前安排出行計劃,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市民工作。
香港商報記者蔡易成在發布會上提問。深圳市政府新聞辦供圖
深港攜手推動體育發展
香港賽區在賽事籌備過程中也積極作為,與深圳緊密聯動。深港兩地多次開會並進行實地考察,兩地田徑協會也派員參與分享辦賽經驗。
楊德強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香港賽區在籌備過程中借鑑了內地舉辦大型賽事的經驗,特別是在去年11月與珠海賽區順利完成跨境自行車測試賽後,將相關經驗應用於本次馬拉松測試賽的競賽組織、安全保障和醫療保障等方面。
在運動員保障方面,香港段賽道每2.5公里設一個補給站,共8個,為運動員提供飲料、水和選手自備飲料。消防處及醫院管理局制定了完善的醫療保障及應急救援計劃,路政署負責檢查和維修沿途路面,確保賽道適合進行高水平長跑比賽。
此次深港馬拉松賽的舉辦,對香港體育發展有着深遠影響。它深化了大灣區城市在體育上的合作交流,為香港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積累了寶貴經驗。(記者 蔡易成)
頂圖:新聞發布會現場。深圳市政府新聞辦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