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於團拜活動致辭時表示,雖然今年早春,但是樓市卻現「遲來的春天」,成交量暫未見顯著回升,主要原因是市場觀望《財政預算案》,預期「樓市小陽春」或延遲至3月出現。黃建業認為,「財政預算案」成後市關鍵,建議特區政府提出進一步振興經濟及樓市的措施,吸納外資、拓內需、減財赤。
雖然2024年特區政府先後撤辣及放寬按揭,而且美國重啟減息周期,但是整體物業成交量(包括一手私樓、二手住宅、一手公營房屋、工商舖、純車位及其他等),去年全年僅錄68516宗,按年升約18%,仍未重返高峰。然而住宅樓價繼續疲軟,去年全年再跌約7%,連續兩年「價跌量升」,累計樓價已由3年前高位回落近28%。
展望2025年,黃建業認為,整體經濟環境會像靈蛇一樣「變幻莫測,無從捉摸」。一方面,由於特區政府已經「全撤辣」及放寬按揭,加上持續有專才及升學人士來港,帶來新的置業需求及消費動力,令香港經濟的內在因素持續改善。然而,外圍因素卻一直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例如中美關係、關稅及息口皆隨時出現變數,拖累經濟,亦影響樓市表現。
黃建業指出,2025年傳統農曆年後出現的「小陽春」未見蹤影,新盤及二手交投暫未有顯著上升,主要原因是市場觀望《財政預算案》的經濟及樓市措施。正是因為外圍因素變幻莫測,市民期待特區政府出招振奮經濟,因此在措施塵埃落定之前,買賣雙方,甚至發展商皆「謀定後動」,故相信「小陽春」或延遲到《財政預算案》公布後,亦即3月才會出現。
黃建業認為,現時財赤嚴重,《財政預算案》將成後市的關鍵,冀特區政府能「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提出有效措施,吸納資金來港置業定居,並增強內部需求,透過振樓市、去庫存,吸引發展商恢復買地,以增加庫房收入。具體建議包括為投資移民拆牆鬆綁、交易完成後才繳付印花稅等。
黃建業預期,受惠於經濟復蘇及內地人來港定居、投資及升學,相信物業交投仍有上升空間,惟升幅有限。預計2025年整體物業成交量可達7.1萬伙(包括一手私樓、二手住宅、一手公營房屋、工商舖、純車位及其他等),按年升約3.6%;整體物業成交金額則錄約5550億元,按年升近3.3%。至於樓價,相信樓價已經見底,有望於年內回穩,即使再跌幅度亦有限,回升則視乎經濟前景。
美聯副主席黃靜怡表示,集團報盈喜,2024年首11個月除稅前溢利多於港幣3.5億元。去年多達7位美聯精英年薪過千萬元、30位年薪逾500萬元,328位精英年薪逾100萬元。全年共誕生74間業績達千萬分行,按年升約1倍。App活躍用戶再奪全行之冠,超越行家逾一倍。美聯筍盤App及網站累計橫掃近50個大獎等。
黃靜怡又指,美聯於本周透過社交媒體,進行最新的「港人置業意向調查」,共收回逾200份有效問卷。受訪者中,認為樓價平穩或上升的雖然達61.5%,但是較去年同期調查錄得的75.8%,跌約14.3個百分點,可見部分市民轉為看淡短線樓價走勢;相反市民普遍更睇好租金升幅,高達81.5%受訪者中認為未來6個月租金將平穩或續上升,較去年同期錄得的58.6%,高出22.9個百分點。
工商舖方面,鋑聯控股執行董事黃耀銘表示,相信工商舖最壞時刻已過,展望2025年整體交投量會較2024年活躍,按年升約20%,達約4200宗,重返2022至2023年的水平。事實上,工商舖的每月成交量已於2024年尾重現升浪,並錄得多宗大額成交,主要為用家入市。有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工商舖售價已經顯著下調,到達更多買家可接受水平,其次是市場不斷傳出正面訊息。黃耀銘認為2025年會有更多對樓市利好的消息,吸引用家持續入市,帶動工商舖成交量見底反彈。
美聯集團行政總裁(住宅)暨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馬泰陽指出,去年美聯的業績突飛猛進,在高度波動的市況中,實現盈利目標。馬泰陽表示,作為身兼四大業務行政總裁,希望積極促進不同業務之間的合作,例如工商舖團隊可以參與豪宅的買賣,中國的同事可以帶客戶來港置業。當中,去年工商舖與美聯物業住宅部合作促成的成交宗數升約2倍。他冀透過發揮協同效應及通過跨部門的協作,為客戶提供更多置業自用及投資的選擇,帶來更多的合作、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客源,帶來更高的盈利。(記者 王丹丹)
頂圖圖説:團拜合影,後排中為黃建業,後右二為黃靜怡,前排左三為馬泰陽。後左二為黃耀銘。
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
美聯副主席黃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