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 亞洲地產創辦人、山西省政協常委及港區召集人
世上有一個這樣的城市,住宅樓市的買家之中,外地客佔總成交24%,而在一手樓巿場更是高達近40%。這個城市就是香港,一個擁有非凡魅力的城市,儘管樓價被形容為全球第一,依然吸引無數人在這裏買樓投資。據一項報告顯示,去年香港樓市交投暢旺,全年錄得4.75萬宗成交,其中買家姓名是普通話拼音的多達11638宗,比前年的6095宗急增90%,創下歷史新高。並非我個人在唱好香港,這些人的實際行動,比任何人都更有說服力。
城市的吸引力並非源於高房價或高生活水平,而主要取決於其制度實施、管理、教育醫療、營商環境、市民素質和地理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香港招攬人才計劃成功,以及打造千萬人口城市的規劃,都源於其獨特的優勢,這是許多城市難以比擬的。因此,網絡上常有人攻擊香港,無非是因為香港的成就引人羨慕和嫉妒。
外地買家創新高
這些買樓的「普通話拼音買家」當中,有一部分是內地買家,另外一部分是還沒有拿到永久居留權的居民(俗稱新香港人),他們很多是在去年2月底港府對樓市全面「撤辣」之後買進的。港府並非給予他們買樓優惠或回贈,而是將買樓所徵收的物業印花稅調整到與香港人一樣,單憑這條公平的待遇,足以讓外地買家瘋狂入市。這座城市的活力將會繼續呈現,原因是它不斷在優化自己,推陳出新,去蕪存菁。不必勉強鼓勵港人多生孩子,從生小孩到撫養成人,除了會花費政府大量資源,父母還得付出大約港幣500萬元左右的金額,來培養孩子成才。港府推出了高才優才和投資移民計劃,不但能夠吸引資金投資香港,同時有更大的功能,就是吸納大量的優質人才移民來港,節省了香港20年的培養時間和金錢。
從今以後,市場在不斷交替,人口在互相轉移。物業擁有者的改變,為香港帶來新的氣象,將來會有愈來愈多的新移民成為業主。而逐漸老化的本土基層族群,仍然得到充分照顧,會有更多的公屋和資助房屋供他們選擇;另一方面,人口也在互相轉移,人們擔心走了一大批人,減少了大量的勞動力,但卻有更多的優才高才迅速填補,工作崗位的轉換需要一點時間來磨合。港府進一步放寬人才學歷和投資要求,完全符合打造千萬人口城市的要求。還有一點,香港8所重點大學的非本地生收生上限,由資助學額的20%倍增至40%,港府銳意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為教育板塊帶來很多商機,增強本港經濟動力。
傳統產業須保護
以上的轉變對香港來說利多於弊。有人擔心外地新移民進入,會與低下階層搶工作崗位、爭奪本地資源,而學生的大幅增加,又憂慮會與港人競爭學位等等。其實非也,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大都會,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就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價值,資金自由進出,人口自由流動,這樣的城市更受世人青睞,更顯其珍貴。
儘管過去幾年港府財政赤字的確很嚴重,今天需要亡羊補牢,重新激活「生金蛋」產業,但是在其他方面的政策,筆者認為尚算不錯。尤其是在長遠發展規劃方面,打造香港成為全球資產管理中心,令大量資金匯集香港;創造千萬人口城市,引入高端人才,為香港帶來無限商機。展望未來,香港需要嚴守「量入為出」的施政方針,保護好能帶來穩定收入的傳統產業。因此,既要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努力發展創新科技,也要重振樓市股市和旅遊零售飲食等相關行業,全力以赴拼經濟,多元發展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