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首席評論員 胡蓉
10月2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最新一期公募基金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中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資格的資產管理機構15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32.07萬億元,較8月底增加1.16萬億元,增幅為3.77%。
這也是我國公募基金總規模首次突破32萬億元,同時也是年內以來第五次創下歷史新高。此前2月、4月、5月與7月,我國境內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均創下歷史新高。
從各類型基金的規模變化來看,權益類基金為9月份公募基金總規模增長的主力軍。其中,股票型基金單月總規模大幅增長9771.78億元,環比增幅達29.67%。無論規模增長量還是增幅,均位居各類型產品首位。
10月份A股市場行情的火爆仍吸引不少投資者跑步進場,相信公募基金資產淨值目前實際上或還高於32.07萬億元。
這些變化向市場傳遞出了積極信號,它意味着股票市場迎來了增量資金,也有利於市場的行穩致遠。
與私募基金不同,公募基金更適合普通投資者,具有投資起點低、體量龐大、業績穩定性更強等特點。此外,公募基金在應對巨額贖回風險方面也有顯著優勢。近日,央行推出的互換便利操作已落地,支持公募基金獲取流動性用於購買股票和股票型ETF。公募基金將更能夠更有效應對投資者贖回風險,提高產品運作穩健性。
因此,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公募基金規模越龐大,資本市場的「壓艙石」就越重,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就越強。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資產淨值今年以來屢創新高,也意味着A股市場中長期投資價值凸顯已成為機構投資者的共識。另一個現象也做出了印證:在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國家隊」資金頻頻出手增持股票ETF後,公募基金公司股東也加入投資權益基金的隊伍。近期,包括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嘉實基金在內,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認購自家旗下的權益產品,與投資者利益深度綁定,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這些市場變化也不可不察。最近3年,基民的心路可謂跌宕起伏。2019年和2020年,大量基金淨值的飆升催生了一波購買熱潮,但高位入場的基民並沒有收獲預期的高收益,甚至還有虧損。市場對公募基金的「信仰」開始動搖。
但是拉長時間看,在眾多主流的投資產品中,公募基金的收益表現還是比較突出的。有數據顯示,近10年(2013.7.1—2023.6.30)排在利潤前十的基金公司累計為基民盈利高達9049.84億元。
投資者需要認識到,公募基金大多以長線投資為主,收益也需要較長時間來體現,累計收益率並不代表年年都賺錢。因此,對公募基金,不僅要有信心、還要有耐心,才能迎來回報。
頂圖: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公募基金規模越龐大,資本市場的「壓艙石」就越重,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就越強。CFP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