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地名故事 | 港深科創之光照耀河套鏗鏘的腳步

港深地名故事 | 港深科創之光照耀河套鏗鏘的腳步

責任編輯:蔣璐 2024-09-29 08:19:5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1.jpg

作者:胡野秋

「河套」是個地理名詞,始於漢代,指在一條大河的轉彎處,因為內外彎道水流速度不同,外彎水流急速沖刷出新的河岸,內灣水流緩慢形成因泥沙沉澱而造出新地,久而久之,形成隆起的「幾」字狀。

    中國最著名的河套是黃河河套地區,在陝甘寧盆地西北端,黃河在這兒拐了個大彎,此地因為土地肥沃、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我們今天不是講這個古老的河套,而是說說深圳人身邊的河套。此河套叫「落馬洲河套」,現在有個新的稱謂,叫「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古老的黃河河套地區,套進了良田與高粱;深港的河套,套進的是科技與人文。

    深港河套是怎樣煉成的?

    香港元朗的東北面有個落馬洲,隔着一條河,這裏是與深圳最近的地方。落馬洲地名大有來歷,據史載,南宋末年宋帝曾駐蹕於此,因此行人路過此處必下馬以示敬意,故名「落馬洲」。而在《新安縣志》中,則載雲該地一山橫出海邊,形如勒馬,又名「勒馬洲」。此處原是一小山崗,在內地改革開放之前,曾一度成為外國遊客從香港遠望中國內地的觀景點,有點今天朝鮮三八線的意味。改革開放後,隨着深圳成為對外最重要的交流通道,1989年在此建成口岸,香港一邊叫落馬洲口岸,深圳一邊叫皇崗口岸,遂成香港與內地間的公路通道之一,24小時全天候通關。

11.jpg

    落馬洲出名,與兩個台灣詩人有關,1979年3月,余光中開車帶着洛夫來到香港落馬洲邊界,他們第一次在望遠鏡裏遙望內地,故國與他們如此貼近。洛夫激動之餘寫下一首可以和余光中《鄉愁》媲美的《邊界望鄉》,詩中有這麽幾句打動了無數人:

    說着說着

    我們就到了落馬洲

    霧正升起,我們在茫然中勒馬四顧

    手掌開始生汗

    望遠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愁

    亂如風中的散發

    當距離調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遠山迎面飛來

    把我撞成了

    嚴重的內傷

    在詩的末尾,洛夫略帶傷感地寫道:

    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

    落馬洲在各類歷史典籍中,多有記載。又經詩人的生花妙筆,承載了多少炎黃子孫的濃濃鄉愁。

    那麼,落馬洲河套又是怎樣煉成的呢?

    1997年,港深兩地政府聯合進行深圳河治理工程,「截彎取直」的改造工程將這塊原本突出、三面環水的河套區變成了一個四面環水的小島,深圳河的新舊河道分別將其環抱。

    由於港深之間的分界線本以深圳河河道的中間線為界,經歷了1997年對深圳河的改造工程之後,原先位於深圳河舊河道以北、屬於深圳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成為了深圳河新河道以南、香港特別行政區邊境管制區的一部分。

12.jpg

    河套的歸屬,便成為問題。好在香港回歸後,這都成了「家事」,根據當時的決策,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歸屬權仍然屬於深圳市,但管制權則交給了香港,該地區於是成為了深圳的一塊「飛地」。

    這塊「飛地」不算大,面積約99公頃,大約相當於三個深圳灣體育場那麼大。

    這塊河套飛地究竟怎麼開發和利用,當時還沒有定論。雖然早在1997年深圳河改造之時,民間就有各種動議,但受制於當時港深之間合作機制的不成熟,深圳市有關方面對民間提出的開發建議,作出了「該地區屬於香港特區方面的邊境禁區,暫無開發計劃」的回應。

    因此,落馬洲河套區靜靜地躺在那裏,一躺就是好多年。

    2007年12月,深圳市長率團訪港,提議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框架下實施新一輪的港深合作,得到了香港特區政府方面的熱切回應,港深兩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簽署了《關於近期開展重要基礎設施合作項目協議書》,河套區被首次列入。

    兩地合作腳步從未停歇

    進入21世紀10年代,落馬洲河套區建設的步伐逐漸加快。

    此時,在稱謂上也逐漸從「落馬洲河套區」演變成了港深合作區,只是各自表述,港方稱「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深方則稱「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6.jpg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一景。資料圖

    我們稍稍梳理一下時間軸,便可清晰地發現河套區的步伐越來越快,而且每個腳印都非常紮實。

    2009年10月,面對香港多所大學院校已經準備北上發展的趨勢,香港教育局着手研究香港的大學在落馬洲河套區發展的可行性。

    2010年11月23日,港府及深圳市政府就河套區發展同步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決定將河套區主要功能定位於興辦高等院校及高新科技研發,並預測可以容納2.4萬名學生及帶來近3萬個就業機會。

    2012年9月,落馬洲河套區工程即將啟動,在準備前期工作時,香港政府即要求承建商在平整地盤前,先行處理河套區域內面積達3公頃、含有重金屬超標的污泥。針對河套區未有道路接駁,承建商需要修建一條長約60米的臨時行車橋以連接舊深圳河、下灣村路至落馬洲路,以應付工程上的需要。首批土地於2017年年間完成平整工程。

    2017年1月3日,香港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在落馬洲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這片因治河而生的「彈丸之地」,正式掛起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招牌。

    根據備忘錄,科技園將建立重點創科研究合作基地以及相關高等教育、文化創意和其他配套設施,吸引港深兩地及其他國內外的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香港科技園公司成立附屬公司,負責「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上蓋建設和營運。

    2018年2月28日,香港政府公布的2018-2019年度財政預算案指出,創科是新時代發展的驅動力,政府將撥款200億港元將用於發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第一期,用於土地平整、基礎設施、上蓋建設和早期營運。

    2021年7月7日,中國鐵建-群利-保華的聯營體,聯合中標落馬洲河套地區第一期主體工程建設、落馬洲河套地區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及西面連接道路第一期,合約總額港幣約36.01億元。

    2022年2月,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河套區還經受了一次意外的考驗。當時香港疫情嚴峻,隔離及治療設施嚴重不足,至少有超過3萬個確診或初步確診者正等候進入醫院或隔離設施。因應香港第五波疫情,經協調後由中央政府於落馬洲河套地區興建臨時醫院,其中由港方負責土地平整、興建道路、供水供電等工程,3月4日香港政府引用緊急法授權豁免工地範圍內的援建工程及有關人員及物資受香港法律的管轄,並在河套區邊境興建臨時橋樑,方便運送,工程由中央企業中國鐵建執行,並在4月7日第一期竣工並交付,其後在5月及12月向港方移交管理權。該醫院於運作期間,由大埔那打素醫院兼轄,一些生命再次得到救助。

5.jpg

    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作者供圖

    這是落馬洲河套區的飛來之筆。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目前分為兩個園區,一個是深圳河以北的「深圳園區」,深圳園區佔地約300公頃;另一個是深圳河以南的落馬洲河套地區的「香港園區」,香港園區佔地約87公頃。

    河套地區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構建,已經成為全球科創資源融合地,以及引才聚才的「強磁場」。

    2023年9月,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正式開園。河套「科匯通」試點正式啟動,允許科研資金使用港澳審計準則,並允許境外科研開辦資金直接匯入區內外資非企業科研機構。

    深港政府的一系列「聯合政策包」出爐,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國際規則、資金流動、人員引進等方面,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目前成果已初露端倪。

    在河套,已集聚10個國家重大科研平台、10家香港高校科研機構、80萬平方米科研空間、160餘個推進及落地的高端科研項目。

    在河套,已匯聚17名海內外院士專家、80多個港澳創新創業團隊、500多名具有港澳及國際背景的科研人員、近千名創新創業青年才俊。

    在河套,已打造綜合服務中心「e站通」、科學家服務平台「黃大年茶思屋」、深圳市科技圖書館(福田分館),還有一批服務深港兩地車輛的超級充電場站等配套設施。

    一河兩岸,千帆競發。

    這塊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已凝聚起一股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

    河套裏的「書式」生活

    深圳是中國的閱讀之城,無論在哪個城市空間,都少不了書的存在。

    河套區自然也是兵馬未動、圖書先行。

    資格最老的當屬「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圖書館」,這是福田區圖書館打造的直屬特色圖書館。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館舍面積只有600平方米,整潔大氣的空間布局,簡約時尚的裝修風格,讓人眼前一亮。

7.jpg

    深圳科技圖書館福田分館。作者供圖

    這是福田區圖書館劉濤館長精心打造的閱讀空間,該館與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合作,共同推出了「深港共讀」主題內容,這也是深圳首家深港合作共建的圖書館。因為該館也是福田區圖書館的立體書庫所在地,存儲了6萬餘冊專業圖書,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科研機構及人員提供相關專業文獻,成為河套人的資料庫。

    館長劉濤很會嫁接資源,他與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社聯手,共同打造「深港閱讀推薦官」沙龍,通過邀請深圳、香港等地的知名作家與學者,擔任「深港閱讀推薦官」,展示閱讀主張與推薦閱讀書單,增進兩地民眾的文化認同與情感共鳴,為廣大河套區讀者開拓灣區文學新視野,展現深港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廣泛輻射力與社會凝聚力。劉濤還有未來藍圖——福田區圖書館將與《香港商報》合作,聯合打造「港深地名故事」沙龍活動,從港深地名多樣性的由來、港深地標建築等角度開講,讓市民讀者通過地名這一小切口,了解港深兩座城市的發展變化及歷史淵源,探究港深歷史文化別有趣致的另一面。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文化空間可不止這一家圖書館,而是一個小的人文生態空間系統。這裏有深圳市科技圖書館(福田區分館)、黃大年茶思屋、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圖書館、福保街道圖書館、福保社區圖書館、南園街道濱河社區圖書館(山川書院)、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覽館、水圍社區圖書館等空間,這些都為園區的科技人才提供了學習、生活、休閒、娛樂的綜合文化配套設服務。

    在科技圖書館(福田分館)充滿通透感和自然氣息的靜音艙裏,可以享受24小時閱讀樂趣;在黃大年茶思屋,你會一邊品嘗咖啡,一邊思索國寶級科學家黃大年輝煌而寶貴的一生;南園街道濱河社區「山川書院」,是孩子們的最愛,他們沉迷於「繪本親子故事屋」裏不能自拔;在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覽館,深圳人重新領略紅樹林的城市精神……

    除了滿滿的書香,在福田保稅區裏最吸引眼球的是一家美術館,這是一家深具當代風格的「木星美術館」,館長呂紅榮極富藝術理想,獲得過2023年度法國文化部頒發的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自2012年以來,她在文化和博物館界表現出色,策劃的「拿破崙文物大展」在國內八個省市巡迴展出,成功打造了「拿破崙文物」這一文化IP。木星美術館自2019年在深港河套區創辦以來,組織了60餘場藝術家個展及聯展,參展藝術家600餘人,展出6000多件藝術作品,覆蓋人群總數超3000萬人,媒體傳播總量超4000萬。

8.jpg

    木星美術館。作者供圖

    除了這些亮眼的數據,呂紅榮的藝術情懷同樣讓人記憶深刻,她對木星認識獨到,她說:「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其磁場強度是地球的14倍。」她把自己的美術館命名為「木星」,正是希望它能擁有木星獨特的磁場特性,並成為一個具備國際視野的美術館,同時也能帶動周邊地區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聚集地。為此,她奮鬥了12年,並注定還將奮鬥下去。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每天都在生長,明天它會怎樣呢?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這是清代詩人趙翼的詩句,意思是人們只有不斷創造新事物、新思想,大自然和人類社會才能不斷地延續和發展。

    在碧波盪漾的深圳河邊,在加快邁向世界級科研樞紐的步伐中,河套深圳園區將有力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作者簡介

    胡野秋,文化學者、作家、鳳凰衛視《縱橫中國》總策劃、香港衛視《東邊西邊》首席嘉賓。主要著作有:《深圳傳》《冒犯文化》《胡腔野調》《六零派:文學對話錄》《觸摸》。

9.jpg

1.jpg

責任編輯:蔣璐 港深地名故事 | 港深科創之光照耀河套鏗鏘的腳步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